粽子的历史研究报告?

165 2024-05-14 12:12

一、粽子的历史研究报告?

一、粽子来历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史料中关于粽子的记载,始于东汉。当时的粽子包成牛角状,称为“角黍”。西晋周处《风土记》称:“古人以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粽榈叶心之形。”另据古籍记载,夏至用黍和鸡祭祀祖先,早在殷、周时就有。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二、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

1、纪念屈原

《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用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这样就不用担心再被蛟龙破坏了!”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2、求子

端午节中,人们会互赠九子粽寓意求子。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形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粽子”是“众子”的谐音,寓意人丁兴旺。

3、纪念孝女草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4、功名得中

因为“粽”和“中” 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在古时寓意学士考中功名。通常古代科举考试都在秋天,因此在端午节时,要考取功名中第的人吃粽子可以寓意一举中的。

5、光宗耀祖

因为“粽”和“宗”音近,因此端午节吃粽子寓意取“光宗耀祖”,所以家家户户的人都在过端午的时候吃上粽子。

粽子来历有很久的历史了,所以有着流传了很多的历史故事。其中流传最多的是民间传说的屈原投江的故事,因为人们很思念他,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在江中投入粽子用来祭祀屈原。不过不管故事是否虚化了,都是我们大中国的一个美好的由来。

二、日本对虾的生长周期?

日本对虾的养殖周期一般是从4月-10月,生长速度较快的3个多月就可以上市售卖。它们的生长周期与苗种、投放密度、天气、日常管理和疾病防治有一定的关系,一般生长速度快的话80天可达到80尾/斤,慢的话100天约30尾/斤

三、冬天对虾生长的影响?

秋季即将结束,开始转入冬季。随着气温的下降,水温也大幅度降低,早晚昼夜温差大,导致对虾应激、生长慢、调水难度加大。管理不当,易引发疾病的发生,因此在这个季节的养殖过程不能掉以轻心,针对低温天气对虾养殖建议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对虾生长慢,活力下降

低温天气,水温随着下降,对虾体内酶活性降低、消化吸收率较差,对虾摄食量减少,退料严重甚至不吃料,即使偶有吃料,也几乎不生长。当温度低于18℃时,对虾消耗体内能量出现负生长,影响对虾脱壳时间。建议在恶劣气候前后泼洒速效离子钙+应激灵,每组可用2亩,提高对虾的免疫力。定期在饲料里添加增强免疫类的产品,神爽肠立健+肝胆立健+金维康拌料,每组合拌料五包,一周为一个疗程。

2、水体交换能力差,溶解氧降低

冬棚虾因为采用全封闭养殖,换水少,降温过后,随着天气转晴底部有毒物质容易“返底”,加剧水变,加上塘底排污不彻底极易恶化,造成水体溶解氧下降。

棚内空气对流差,气压相对偏低,水体和底层溶氧低,水体易分层,定期泼洒速效解毒安3亩/瓶,提高水体交换能力。多开动增氧机或补充粒粒爽2亩/包,防止水质变化和缺氧。

3、应激性软壳或退壳不遂

受气候及水质的影响,水温低,光线弱,容易差,虾易出现应激,导致软壳或退壳不遂。

低温阴雨天、初一、十五前后,对虾集中脱壳期应及时泼洒速效离子钙2亩/瓶或钙尔镁6亩/包,以利对虾应激性脱壳后补充钙、镁、磷微量营养元素,迅速恢复体质。

4、自净能力减弱,有毒有害物质易超标

低温天常伴有阴雨,藻类不稳定,水质浑浊水中氧气减少而且耗氧加剧,水体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理化因子增多,对虾容易出现缺氧和中毒症状。定期泼洒粒粒神5亩/包进行底质改良,第二天使用泼洒氨基酸肥水膏+神爽EM10每组合可用5亩,培育良好的天然饵料,菌藻平衡,净化水体,预防有害物质的形成。

5、气候变化大,虾易发病

四、穆姓的历史研究报告?

穆姓在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历史上名人辈出,穆姓在《百家姓》中排98位,在当今人口统计中排第230位。穆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

2009年1月为止,穆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姓氏排名中未进入前二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九十八位,人口约五十五万三千余,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035%左右。

五、姓桑的历史研究报告?

桑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07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286位。

桑姓溯源:第一个渊源:源于神农氏,出自炎帝之妻桑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神农娶承桑氏,亦作桑水氏,其后有桑姓。”

第二个渊源:源于己姓,出自穷桑氏(金天氏)少昊的后代,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姓谱》、《万姓统谱》等记载:“黄帝裔孙少昊穷桑氏之子孙以桑为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嬴姓,出自春秋时期秦国公族公孙枝,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姓苑》记载清楚:“秦公孙枝,字子桑,其孙以王父字为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战国时期古桑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姓考》中记载,春秋时期有个古桑国,亦称桑幹国(今山东陵县),是依附于鲁国的一个小诸侯国,国君为大禹的后裔子孙,史书甚少记载。

第五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蒙古族桑果尔氏,亦称索罗噶尔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Solongar Hala。

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桑果尔氏多冠汉姓为桑氏、索氏、罗氏、尔氏等。

第六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第七个渊源:源于彝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彝族桑氏,源出古老的食桑氏部落,就是在史籍《山海经·海经·大荒南经》中记载的“蜮山者,有蜮民之国,桑姓,食黍,射蜮是食。有人方扜弓射黄蛇,名曰蜮人。”

迁徙分布

桑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人口约三十二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19%左右。

在古代,桑氏的望族大多出自河南,多出河南(今河南洛阳)、黎阳(今河南黎阳)。

今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鹤山乡的东皋村、大辛庄、小辛庄、桑家庄以及桃源村等约有万余桑氏人;山东省肥城市桃源镇屯头村也有数千桑氏人。山东各地的桑氏人均源于宁阳县鹤山乡的东皋村,该村(原桑家海子)有桑氏人家庙及家谱,家谱中讲该桑氏人明初迁徙于山西洪洞县。在今河北高碑店市阎家务村有桑氏一族,约四百余人,据称祖上来自山东境内。今山东省莱芜市黄庄镇有金水河,东王家庄,南北通香峪,台子村,茄子峪村,桑家庄等村约有数千桑氏人。

郡望:河南郡、黎阳郡。

堂号:河南堂、黎阳堂、枢密堂,此外,还有铁砚堂、四知堂、启后堂、一本堂等。

历史名人:桑 钦、桑弘羊、桑维翰、桑世昌、桑 容等。

六、对虾的生长周期和利润?

南美白对虾生长周期60天左右,见效快。一年可以养殖4-5批次,产量是2000~2500斤左右,按30元一斤计算,一批毛利润6万元,除了第一批利润低一点(池子大棚,都是一次投资终身收益的)外,第二批、第三批纯利润大概4万元左右,一年保守计算室内养殖4批,纯利润大概16万元左右。

七、对虾孢子虫的生长温度?

对虾孢子虫对温度是极其敏感的,最适宜的生长温度24℃~32℃,而放苗的温度起码温度在18℃以上,温度太低容易引起虾苗活力降低,死亡率高!

放苗温度不稳定也容易引起虾体生长不顺、抵抗力下降,即使虾苗度过苗期,养殖中后期也容易发生生长速度减慢、饲料消耗大,造成养殖成本加大,不利于养殖人员的收益。 所以,投放虾苗,必须关注一下投放虾苗前水体的温度。

八、关于叼字的历史研究报告?

对叼字的历史研究,要从造字方法出发,它是属于形声字。左形右声。

九、关于姓、石的历史研究报告?

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只有我一个同学姓石,而且在我认识的人中,也没有几个姓石的。我想知道为什么姓石的这么少,于是便对石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上网浏览有关姓氏的网站,阅读书籍报刊,了解石姓的来源和石姓的历史名人。

询问家长了解石姓的名人。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十、姓桑的历史研究报告1?

桑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07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286位。

桑姓溯源:第一个渊源:源于神农氏,出自炎帝之妻桑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神农娶承桑氏,亦作桑水氏,其后有桑姓。”

第二个渊源:源于己姓,出自穷桑氏(金天氏)少昊的后代,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姓谱》、《万姓统谱》等记载:“黄帝裔孙少昊穷桑氏之子孙以桑为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嬴姓,出自春秋时期秦国公族公孙枝,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姓苑》记载清楚:“秦公孙枝,字子桑,其孙以王父字为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战国时期古桑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姓考》中记载,春秋时期有个古桑国,亦称桑幹国(今山东陵县),是依附于鲁国的一个小诸侯国,国君为大禹的后裔子孙,史书甚少记载。

第五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蒙古族桑果尔氏,亦称索罗噶尔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Solongar Hala。

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桑果尔氏多冠汉姓为桑氏、索氏、罗氏、尔氏等。

第六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第七个渊源:源于彝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彝族桑氏,源出古老的食桑氏部落,就是在史籍《山海经·海经·大荒南经》中记载的“蜮山者,有蜮民之国,桑姓,食黍,射蜮是食。有人方扜弓射黄蛇,名曰蜮人。”

迁徙分布

桑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人口约三十二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19%左右。

在古代,桑氏的望族大多出自河南,多出河南(今河南洛阳)、黎阳(今河南黎阳)。

今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鹤山乡的东皋村、大辛庄、小辛庄、桑家庄以及桃源村等约有万余桑氏人;山东省肥城市桃源镇屯头村也有数千桑氏人。山东各地的桑氏人均源于宁阳县鹤山乡的东皋村,该村(原桑家海子)有桑氏人家庙及家谱,家谱中讲该桑氏人明初迁徙于山西洪洞县。在今河北高碑店市阎家务村有桑氏一族,约四百余人,据称祖上来自山东境内。今山东省莱芜市黄庄镇有金水河,东王家庄,南北通香峪,台子村,茄子峪村,桑家庄等村约有数千桑氏人。

郡望:河南郡、黎阳郡。

堂号:河南堂、黎阳堂、枢密堂,此外,还有铁砚堂、四知堂、启后堂、一本堂等。

历史名人:桑 钦、桑弘羊、桑维翰、桑世昌、桑 容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