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鳢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210 2024-01-22 09:29

一、乌鳢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乌鳢属鲈形目、鳢科、鳢属,在我国分布较广,有鳃上辅助呼吸器官,对缺氧的忍耐性强,能于水沟、池塘或水库的浅水区等水体自然繁殖,适应范围广, 是一种生长快、经济价值高的凶猛性鱼类。乌鳢含肉量高, 肉质鲜美, 营养价值高, 医药上还有补血、收敛作用,成为外科手术后食用的滋补品 ,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欢迎,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市场前景,是我国目前较为普遍的水产养殖品种。

但是随着市场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乌鳢养殖产业面临着环保、资金、技术、安全等诸多因素的困扰,尤其是在当前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环保、节能、安全理念的大背景下,乌鳢养殖产业也需要在产品供给侧改革和品种优化、技术升级上,不断实现突破、创新和发展。

要实现乌鳢的规模化、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养殖,首先要在亲鱼培育和人工孵化上下功夫,以解决苗种供应和人工驯养的瓶颈和难题,从而实现乌鳢人工养殖的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提高养殖质量、效益和水平。近年来,河南省三门峡市渔业管理部门在乌鳢亲鱼培育和人工孵化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乌鳢亲鱼养殖情况总结如下。

一、技术支撑

一个产业的培育、成长、发展和壮大,离不来技术的支撑和支持。为加快乌鳢产业的绿色、安全、健康、长足发展,三门峡市渔业管理部门制定了《乌鳢养殖技术规范》,并于2012年由三门峡市技术监督局以地方标准的形式对外发布,填补了我市没有水产养殖标准的这一空白,使乌鳢养殖有章可循,《乌鳢养殖技术规范》对乌鳢的养殖全过程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使乌鳢养殖的每个关键环节,都做到可控、可查、可检索、可追溯,为实现乌鳢的规模化、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养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培育足量、体格健壮、优质无病的成熟亲鱼是亲鱼人工繁殖的基础。要想获得成熟合格的亲鱼,必须满足亲鱼生长发育的要求,采取适宜的饲养管理方法。为做好乌鳢亲鱼的培育,三门峡市渔业管理部门还在《乌鳢养殖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制定了《乌鳢亲鱼养殖技术规范》,该规范主要包括乌鳢亲鱼池塘养殖生产的环境条件、亲鱼选择、亲鱼放养和饲养管理技术,该技术规范适用于乌鳢亲鱼养殖生产的全过程有效控制,是指导亲鱼养殖的规范性文件。

二、关键节点

1.亲鱼池的选择:亲鱼培育池是亲鱼的生活环境,培育池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亲鱼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亲鱼培育可以单养,也可与其他家鱼混养,应视当地实际情况而定。亲鱼培育池应水源充沛,排灌方便,阳光充足,池底无淤泥或有少量淤泥,底平坡好,容易捕捞。面积以300~700m 2 为好,水深以1.0~1.5m为宜。池形为长方形,东西走向。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在池子四周或一边种植水浮莲、水葫芦或水花生等水生植物带,面积为池子的1/5左右,这样既可防止乌鳢外逃,又可遮荫降温,还可调节水质,有利乌鳢亲鱼生长发育。与其他家鱼混养时,除了具备适合的池塘环境条件外,还要求水上池坡要高,以防乌鳢跳出水面潜逃。若水位高时,池子四周要设防逃网。

2.亲鱼池的清整:亲鱼放养前,必须彻底清塘,以消灭病原体、杀死敌害及改善水质,以利亲鱼生长发育。亲鱼单养塘,在放养亲鱼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清塘方法:干塘每平方米用生石灰200g,或漂白粉15g;带水清塘用量适当增加,以杀尽敌害为准,一般水深1m时,每平方米用生石灰400g,或漂白粉40g)。与其他家鱼混养时也应彻底清塘,方法同上。

3.亲鱼放养:亲鱼最好在上年的冬季之前放养,最迟不超过当年3月底。雌、雄亲鱼按1∶1比例分池饲养。雌、雄亲鱼鉴别见表1。

表1 乌鳢雌雄亲鱼鉴别表

选择亲鱼时,应选2~3龄的,雌鱼个体重在1kg以上,雄鱼个体重在1.5kg以上,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态端正,个体均匀,性腺发育较好。亲鱼放养量,按每亩水面单养放200kg,与其他家鱼混养放50~100kg。

三、注意事项

1.放养池的大小应根据每一次繁殖量的多少而定。例如一次能繁殖50~70对,基本上按每10m 2 放养1对的原则,则选择0.6~1亩的池塘;如果一次只能繁殖30~40对,则选择0.3~0.6亩的池塘。其主要原因是,当亲鱼性腺已成熟时最好是一次捕捞,一次催产,不宜多次捕捞。因为乌鳢拉网捕捞起捕率较低,一般是将池水抽干捕捉,对亲鱼刺激很大。池塘过大,亲鱼过分集中,多次抽干,多次捕捞,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而且多次强烈刺激,会造成亲鱼的性腺退化,影响后面几批的催产效果。所以应采取每池的放养量和每次繁殖量配套的原则选择亲鱼池的大小。池深1.5~2.0m为宜,灌水1.0~1.5m,池埂高出水面0.5m以上。若池深只有1.0~1.2m,水仍可灌到0.8~1.0m,四周插上竹篱笆或旧鱼网围栏,高1.5 m,防止乌鳢跳出池塘。

2.放养前做好鱼池的清整消毒工作,一般采用干塘消毒。若淤泥过厚的要挖掉过多的淤泥,留下20cm左右。每亩用50~75kg生石灰清塘,灌水10天后可以放养亲鱼。在池中养殖少量的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以供乌鳢隐避栖息,同时有防逃作用。如果选择的亲鱼是野生的,亲鱼池中可放养一些小杂鱼,规格要小,不宜过大。

3.亲鱼的放养关键是密度、时间和雌雄比例。密度一般按每亩放养100~150kg,最多不超过200kg。应按亲鱼的规格大小而定,一般在150~250尾左右。密度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过高会影响亲鱼的活动空间,过低不容易驯养,特别是野生亲鱼,这些都会影响亲鱼的性腺发育。时间安排于3月份。3月到4月,水温在20~25℃,摄食比较旺盛。亲鱼通过捕捞、运输,特别是野生亲鱼到了新的生态环境中,使之适应新环境主动摄食,恢复体质,而且可以促进性腺的发育,提高雌鱼的怀卵量。放养时雌雄基本上按1∶1的比例混养。亲鱼下池前采用2%~3%的食盐水消毒或用30mg/kg的福尔马林溶液药浴10分钟左右,消毒后放入已准备好的亲鱼池。

二、人工养殖河豚鱼禁忌?

巡塘

坚持每天巡逻池塘,观察河豚的活动、饲养池水色水质,检查繁殖设施。应每天定期测量水温、pH值、溶解氧、氨氮和透明度等,并做记录。

喂食

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及时调整投喂量,会使得河豚的生长速度更快。随着体重的增加,必须调整每日喂食的总量。应每10-15天测量一次体重,并计算池塘中河豚的总重量,并相应调整下一阶段的喂食量。

消毒

河豚通常没有特定的病虫害,池塘养殖河豚最常见的疾病有水霉病、腐病、肠炎等疾病。在生产中主要是预防。每半个月或一个月进行一次消毒,并在饲料中定期混合痢特灵、黄芩、黄柏、板蓝根、穿心莲等抗菌药物。

捕捞

在繁殖密度过大或有个体差异时,要及时捕捞,并在单独的池塘中养殖。国内河豚鱼的市场规格为400克以上,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开始捕捞和销售,以提高农业效率。

三、养殖河豚鱼有毒吗?

人工养殖的河豚鱼是有毒的,只不过相对野生河豚人工养殖的毒素要低些,食用起来相对安全。河豚的体内的毒素它的毒素既与它的食物链有关也与体内的河豚毒有关,是自然界中所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神经毒素——氨基全氢喹唑啉型化合物。河豚毒成分最主要位于卵巢部位其次是脾脏、肝脏、血液、眼睛、皮肤。

四、水产养殖 技术操作规程

水产养殖技术操作规程详解

水产养殖是一项受到广泛关注的农业养殖方式,它不仅可以提供大量的优质水产品,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而要想在水产养殖业取得成功,技术操作规程的遵守是非常重要的。

1. 养殖环境的准备

水产养殖的环境准备是保证养殖成功的关键步骤之一。首先,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非常重要。场地应具备较好的水源条件,水质清洁、富含氧气。其次,为了保证产量和养殖效益,应选择土地肥沃、土壤质地适宜的地方。接下来,需要进行养殖池的修建和改造工作,确保养殖池的质量和数量能够满足养殖需求。

2. 种苗的选择与培育

在水产养殖中,种苗的选择与培育是至关重要的。首先需要选择优良的品种作为种苗,这可以确保后期的养殖效益。同时,种苗的培育需要注重管理,以提高存活率和质量。合理的投喂和管理措施是种苗培育的关键,保证其正常成长和健康发育。

3. 饲料的投喂管理

饲料的投喂管理是水产养殖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合理的饲料投喂能够提高养殖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首先需要根据不同的鱼类种类和生长发育阶段,选择适宜的饲料品种和投喂量。其次,投喂饲料的方式也需要注意,要保证饲料的均匀分布和及时供给。此外,饲料的质量也非常关键,应选择优质的饲料品牌。

4. 养殖池水质的管理

水质管理是水产养殖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养殖鱼类的健康和生长发育。首先需要保持水质的清洁,定期清理养殖池内废弃物和异物。其次,要保证水质的稳定性,监测和调节养殖池内的温度、PH值、溶解氧等指标。此外,养殖池的换水量也需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水质。

5. 疾病防控与治疗

在水产养殖中,鱼类的疾病防控与治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合理的预防措施能够降低疾病的发生率,提高养殖效益。首先要对养殖池实施全面的消毒,保持池水的卫生。其次,要定期检查鱼类的健康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合理使用药物和疫苗也是防控疾病的重要手段。

6. 养殖信息的收集与应用

水产养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行业,及时获取养殖信息是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途径。养殖者应该密切关注各种养殖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了解市场动态和需求。合理利用养殖相关的网络平台、咨询机构等渠道,收集和应用养殖信息,不断提高自己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

结语

在水产养殖技术操作规程的指导下,饲养优质的水产并取得丰收是完全可能的。只有通过科学的技术操作,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养殖效益。希望我们的分享能够对水产养殖者有所帮助,让水产养殖事业蒸蒸日上!

五、水产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水产养殖技术操作规程是水产养殖行业中至关重要的参考指南。它对于实现高效、可持续和稳定的养殖生产起着关键作用。今天,我们将深入解析水产养殖技术操作规程的重要性、内容和实施方法。

重要性

水产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对于保障水产养殖的安全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提供了科学、系统和标准化的指导,帮助养殖者合理规划和管理养殖过程。通过正确应用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可以大大提高养殖产量,降低损失率,改善生态环境,并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内容

水产养殖技术操作规程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 选址与建场:规定养殖场的位置选择与建设要求,确保场地环境和设施能够满足养殖需求。
  • 水质管理:详细介绍水质监测与调控的方法,保证养殖水体的稳定和适宜,防止疾病和环境污染。
  • 养殖品种:介绍不同水产养殖品种的特点、生态习性和养殖要求,帮助养殖者选择适合的品种。
  • 饲料管理:阐述合理投喂量、饲料成分、饲料配方和投喂技术,确保养殖动物得到充分的营养。
  • 疫病防控:介绍常见疫病的防治方法,养殖者应如何提前预防和有效应对疫情。
  • 生长管理:探讨养殖动物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管理技巧,帮助养殖者科学控制生长速度。
  • 环境保护:提供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促进可持续养殖和生态平衡。
  • 其他方面:还包括养殖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生物安全措施、养殖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处理等方面的指导。

实施方法

为了达到最佳的养殖效果,水产养殖技术操作规程的实施需要遵循以下方法:

  1. 学习和了解规程:养殖者应该仔细研读养殖技术操作规程的内容,并深入了解其中的要点和原理。
  2. 制定个性化计划:根据自身的养殖条件和需求,制定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技术操作计划。
  3. 培训和知识更新:不断学习和更新养殖技术,参加培训和讲座,与其他养殖者进行交流和分享经验。
  4. 严格执行规程: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养殖过程中各项操作,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规定。
  5. 监测和记录数据:养殖者应定期对养殖过程和效果进行监测和记录,及时调整和改进养殖措施。
  6. 与专家合作:积极与养殖专家和相关机构合作,获得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正确实施水产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养殖者能够有效规范养殖行为,提高养殖效益和质量,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结论

水产养殖技术操作规程是水产养殖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件。它对于养殖者合理管理和科学养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认识、学习和实施水产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将为养殖行业的发展带来质的飞跃。

六、水产养殖 技术操作规程

水产养殖的技术操作规程

水产养殖业是一项具有广阔前景的农业产业,随着人们对水产品需求的增加和渔业资源的逐渐减少,水产养殖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水产养殖并非一项简单的事务,要想取得良好的养殖效益,掌握一定的技术操作规程至关重要。

水产养殖的技术操作规程包括养殖环境的准备、水质管理、饲料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下面将从这些方面为大家介绍水产养殖的技术操作规程。

一、养殖环境的准备

养殖环境的准备是水产养殖的基础。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要求水质清澈、富含氧气,且没有污染源。然后根据不同的水产养殖种类,搭建相应的养殖设施,如养鱼池、养蛤塘等。

在养殖环境的准备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确保养殖环境的卫生,定期清除杂物和污物。
  • 保证养殖环境的温度适宜,不宜过高或过低。
  • 合理利用水源,确保养殖环境的水质稳定。

二、水质管理

水质是水产养殖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水产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测水质,并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水质管理的关键点包括:

  1. 监测水质的pH值、氨氮、溶解氧等指标,确保水质处于适宜的范围。
  2. 合理投放养殖用水,并注意水源的净化处理。
  3. 增氧设备的使用,提高溶解氧含量。
  4. 控制养殖密度,避免水质污染。

三、饲料管理

科学的饲料管理是水产养殖成功的关键之一。合理选择饲料,掌握正确的投喂量和投喂时间,可以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

饲料管理的原则如下:

  • 选择适宜的饲料种类,确保其营养成分的均衡。
  • 根据养殖物种和生长阶段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投喂方案。
  • 定期检测养殖物种的生长情况,调整饲料投喂量。
  • 投喂饲料时要分散投放,避免饥饿物种之间的争食。

四、疾病防治

水产养殖过程中,疾病防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合理预防和控制疾病,可以减少养殖损失,提高养殖效益。

疾病防治的措施如下:

  • 定期检查养殖物种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分离患病个体。
  • 注意投喂健康、无病原的饲料。
  • 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避免病原体滋生。
  • 疫苗接种和药物预防,提高养殖物种的抗病能力。

结语

水产养殖的技术操作规程对于养殖效益的提高至关重要。只有合理的养殖环境准备、科学的水质管理、饲料管理和疾病防治措施,才能做到高效、稳定的水产养殖。

对于养殖户来说,要不断学习水产养殖的最新技术和操作规程,不断创新和改进自己的养殖方法,提高水产养殖的质量和数量。

七、河豚鱼家庭繁殖技术?

(一)养殖方式与养殖环境

养殖海区要求水质清洁溶氧丰富,无赤潮发生,无污染物及污水流入。网箱养殖宜选择避风内湾,透明度要求7-8m,流速10cm/s为结,最适水温16-23℃当水温低于9℃或高于28℃时对其生长不利。

目前日本的河豚养殖以网箱养殖为主。第一年从稚鱼至1龄鱼采用聚乙烯网箱。当体重达300g以上时,移入4cm网目的金属网箱中饲育,直至上市出售为止。国内网箱养殖河豚的网箱规格为3×3×5m,多见于南方沿海,北方大多数为池塘养殖,面积数千至数万m2不等,池深2-2.5m。除单养外,近年也有混养者,浙江于92-93年在沈家门进行东方豚与对虾的土池混养获得成功。

(二)养成与生长

体重3-4g的鱼苗,从6-7月份放于网箱,至12月底可达400g左右,至第二年底可达1000g以上。此时即可收获上市。红鳍东方豚的最佳上市规格是1kg,其价格最高。为了达到较好的养殖效果,越冬前鱼体重应达到350g以上。在12月份以前,水温尚适宜于生长,因此要投喂充足的饵料。越冬期间,在鱼尚能摄食的情况下,也需尽可能保证少量投喂,以防降低体重和保证成活率稳定。越冬后从4月份开始恢复正常生长。尤其在水温适宜的9-11月份,其生长更加迅速。

八、养殖的河豚鱼怎样处理?

1、先用小刀割去鱼鳍,切除鱼嘴,挖除鱼眼,剥去鱼皮,接着剖开鱼肚取出鱼肠、肝脏、卵巢以及肾等含剧毒的内脏,2、再把河豚的肉一小块一小块的放进清水中将上面的毒汁漂洗干净。建议不要自己处理河豚,因为河豚的内脏以及血液含有剧毒,需要严格的培训合格之后才可对河豚进行处理。

九、河豚鱼怎么养家庭养殖?

1.

池塘选择:水源充足,没有水质污染,周年水温变化不大。

2.

鱼种放养:选择正宗鱼种,用塑料袋装好并进行充氧运输,放养前进行消毒,随着鱼体长大,需进行分稀养殖。

3.

驯养投饵:可用新鲜的肉作为河豚鱼的开口饲料,之后不断加入人工饲料,直至最后完全进食人工饲料。

十、淡水河豚鱼怎样养殖?

河豚的疾病种类较多,有的疾病造成河豚死亡,给河豚渔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河豚疾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善、水质差和没有防病措施所致。因此,必须采取一些有效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

  1.加强日常的管理。养殖池应有专人管理,做好记录,每天早晚要巡塘1次。鱼病流行季节、阴闷恶劣天气和暴雨更要勤于巡塘,勤换水,保证溶氧量足,水质清新。

  2.饲料搭配科学,投喂新鲜优质饲料做到“四定”,即定质、定量、定时、定位。不喂腐烂变质的饵料,及时清除残饵,改善水环境。

  3.拉网、运输、催熟、催卵、转池时操作必须仔细,防止损伤鱼体,导致感染病菌而引起疾病。

  4.搞好消毒和传染病的预防。池塘使用前应将池壁、池底彻底清洗干净,并用生石灰、漂白粉等清塘、消毒。食台每天消毒,经常暴晒,食台附近定期用漂白粉泼洒消毒。健壮鱼种或多或少带有某些病原体,投放鱼种苗需用药液对鱼体进行浸洗消毒。使用消毒药液时要随配随用,可用木盆或搪瓷碗配制,不宜用金属器皿配制药液。用药剂量要准确,保证鱼的安全。用药液对鱼消毒时要仔细观察,发现有异常情况立即停止用药,立即将鱼捞出移到另外的水池养治以防中毒死亡。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