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籍“中国烹饪大师”系列文章由口碑名店“泓历皇朝”、百年老店“聚丰园”特约撰稿
与仰振华大师相识,还是九十年代末,我曾有过几次去江阴采访的经历。
可以说,仰振华是江阴挂头牌的大厨,采访自然少不了他。
他当时任职江阴市烹饪协会会长,江阴河豚安全烹调研究组组长。
央视采访仰振华大师
2020年的梅雨季节里,一天,顶着大雨,我又一次驱车去江阴,时隔二十年,采访了他。
记得二十年前,他就是满头白发,再次聊天,依旧思维敏捷,尤其是几十年前的各色人物,姓名均脱口而出,从未迟疑片刻,佩服佩服!
仰振华大师于1938年出生在江阴城的一户城市贫民家庭,家里的贫,可以用“赤贫”二字形容,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全家租房度日,印象中,小时候搬了八次家。
家族里与餐饮的缘分源于母亲。母亲受祖母影响,烧的一手好菜,远近亲邻有喜庆事,她是第一人选的“厨师”去帮厨烧菜,至解放初开了一间小门脸的店面,美其名曰“江阴饭店”,仰振华15岁时便在母亲的小店里学徒,做帮手。
店虽小,请了一位从天津回来的厨子,毕竟是见过世面的,烧出的菜引来广泛好评。
1958年,政府组建“地方国营江阴饭店”,仰振华被分配到了这家店里, 负责配菜,那时候规格质量抓的很紧。
使得仰振华厨艺大涨的则是1960年至1962年,去扬州的两年培训,得到了名师丁万国的亲授。
仰振华(右二)。1979年,暨阳饭店
1965年,仰振华调到南京,省交际处工作两年多,曾为李宗仁制作过菜肴。
1971~1973,又调到北京,在外交部国宾馆工作。
1984年,去非洲毛利塔尼亚,在中国大使馆工作两年半。
这些经历,开阔了眼界,见到了世面,提高了厨艺。
说江阴的菜肴,绕不开一个话题: 河豚鱼。
江阴的河豚鱼,在全国的地位,历史上曾是一个高地。
李时珍本草纲目2465页对江阴人吃河豚有记载 “而江阴人盐其子、糟其白、埋过治食,此俚言所谓舍命吃河豚者”。
过往,江阴人,家家户户烧河豚鱼,烧河豚的师傅,从不收徒,也没有拜师一说,因为,烧河豚风险大,谁也不愿承担责任。
人人烧河豚,风险自担,自生自灭。各家烧制过程也不尽相同,更没有统一的标准。
所以,江阴吃河豚,年年死人年年吃。
尤其是出了“利港事件”(仰振华语),政府才高度重视。
1994年,江阴某局的三名领导下乡检查工作,乡镇干部安排午餐,一开始没有安排河豚,司机小周,溜进食堂打开冰箱,看到里面塞满了河豚鱼,便提议吃河豚,接待方只好烹制了河豚。
没想到还真出了问题,不敢去人民医院,送去最近的江阴西郊医院,可惜是精神病医院,没有救治河豚病毒的经验,终究未能抢救过来,死了三人。
此事影响甚广,据说国家层面一纸通知,全面禁止河豚鱼的销售和食用。
这下苦了渔民,当时河豚鱼每斤才二毛八分钱,即使如此便宜,也卖不出去。
据说,国家虽明令禁食河豚,民间还有少量“偷禁”,只是饭店不敢经营,如有人吃,让渔民烧好送来。
右起: 江阴市烹饪协会会长吴协平,仰振华大师,一怪
是“堵”是“疏”?在这个大背景下,仰振华在江阴饮服公司经理任上,倡议要统一规范烧河豚的标准,成立江阴河豚鱼安全烹调研究组。
报上去后,开始上级不同意,怕担责。仰振华则立下“军令状”,如果出了问题,他个人负责。这才有了河豚鱼烹饪培训、发证、持证上岗等(证书盖江苏省烹饪协会的图章)。
仰老爷子欣喜地告诉一怪,自从1994年规范了市场,规范了烧制程序,培训发证,江阴至今未因食河豚死过人。
如何制定标准?仰振华想起他的前辈、河豚鱼名厨杨和宝烧河豚的情景,每次河豚上锅,杨师傅都要上香参拜,并嘴里念念有词,经过多次观察,仰振华才知晓,原来杨师傅用燃香计算烧制时间。
接受采访时,仰老也电话不断
再经过自己多年实践,仰大师总结出三个15分钟。
第一个15分钟,首先放鱼肝、鱼油烧。
等烧了15分钟时,再放皮、骨、嘴烧。
总共烧了30分钟时,投放鱼肉,再烧15分钟。
最后经充分冲洗的精囊再入锅烧制。
经过多年的耕耘,仰振华在河豚鱼领域享有极高的声望,被誉为“中国河豚王”。
他两次被日本同行邀请,赴东瀛传经送宝交流,受到好评。
如今,食用河豚鱼虽已是养殖的,毒性比野生河豚大为降低,但江阴市场仍严格规范,仰老爷子每次给学生们讲课,要求烹调养殖河豚还要严格按野生鱼的步骤操作。
历史上的江阴,食材主要是江鲜和河鲜,由于交通原因,海鲜则很少。
如何烧好鲥鱼、刀鱼及江鲜,仰老爷子同样有研究,有突破,有创新。
收徒
过去,没有冰箱,没有增氧养活鱼一说,很难吃到活食,如若一定要吃,只有选择黄鳝,因此,吃鳝鱼烹鳝鱼在江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江阴菜的其中一个标志性菜肴:过桥鳝,也成为仰老的代表作。
这道菜在江阴的地位,相当于“梁溪脆鳝”在无锡的地位。
仰老爷子一辈子深耕于烹饪餐饮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赢得了众多的荣誉。
他是江阴市烹饪协会,江阴市餐饮业商会终身荣誉会长,元老级注册中国烹饪大师、江苏烹饪名誉大师、无锡太湖烹饪大师等,获全国餐饮业特殊贡献奖。
采访结束时,我问仰老,江阴菜的最突出特点是什么?
仰老说江阴菜的特点,也基本是江苏菜的特点,于是,他在我的采访笔记本上写下了这16个字——
酥烂脱骨不失其形
滑嫩爽脆不失其味
仰家的餐饮缘,源于仰振华的母亲一代,仰振华将之发扬光大,更上了一层楼。
如今,仰振华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各自开有自己的酒店,仰振华的孙子辈也开始参与酒店的管理。
这正是,四世传承颂佳话,宏扬江阴美食情!
一怪食志由鸿德茶酒坊的怀庄玛卡酒特约赞助,详情可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