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谁有长江鲥鱼的资料?
鲥鱼与河豚、刀鱼齐名,素称长江三鲜。“芽姜紫醋炙鲥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南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这是宋诗人苏东坡描写鲥鱼的诗篇。鲥鱼产于长江下游,以当涂至采石一带横江鲥鱼最佳美,素誉为江南水中珍品,古为纳贡之物。鲥鱼形象秀而扁,鳞白如银,肉中多细刺,唇边多米点。性物娇,惜鳞,离水即死。农历五月初鲥鱼即能上市,上市持续时间仅20天左右,因而愈加名贵。鲥鱼肉厚味道鲜美,宜清蒸。 长江鲥鱼资源已近枯竭 1974年,长江鲥鱼年产量曾达157.5万公斤,而1996年至今,在 鄱阳湖历时三年的捕捞竟一无所获。严峻的事实表明—浩浩长江,汇纳百川,是诸多珍稀水生物种栖息繁育的乐园。然 而近年来,长江水生物种频频告急,继扬子鳄、中华鲟、白鱀豚、胭 脂鱼之后,长江鲥鱼又发生危机。 据统计,1974年,长江鲥鱼年产量曾达157.5万公斤;80年代后 逐年下降,1986年降至1.2万公斤;1996年,有关部门在鲥鱼栖息的 峡江试捕一个月,毫无所获;在鄱阳湖口进行幼鲥鱼监测,也难觅芳 踪;自1996年至今,在鄱阳湖历时三年的捕捞仍然是一无所获。江苏、 安徽江段也已多年未发现鲥鱼。严峻的事实表明:长江鲥鱼资源已近 枯竭! 据农业部东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的同志介绍:长江鲥鱼属溯 河性鱼类,每年5—7月,由海入江,定期作生殖洄游,经鄱阳湖入赣 江,在江西新干、峡江、吉安的100多公里赣江段内繁殖,孵化后的仔 鲥鱼顺赣江而下入鄱阳湖觅食生长,秋季,幼鲥鱼出湖入江,顺流入 海。长江鲥鱼脂肪多、肉嫩、味鲜美,入口即化,历来是美食家推崇 的席上珍品。作为鱼中珍品,它曾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经济鱼类: 80年代中期,长江鲥鱼在上海市场上售价每公斤高达800元,如今则是 既无价又无货。而且长江鲥鱼作为典型的溯河性鱼类,是分类学和生 态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她的存在,对于丰 富长江渔业资源,保持长江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 科学价值。 是什么原因使长江鲥鱼陷入濒临灭绝的窘境呢? 有关专家认为:主要是生态环境被破坏,影响了鲥鱼的正常生长。 如赣江万安水坝建成后,鲥鱼产卵场的流速、水位、水温等生态条件 改变,河床提高,影响了鲥鱼的正常繁殖。赣江已不再是鲥鱼繁殖后 代的理想环境。而内陆工业的发展,造成长江、赣江、鄱阳湖水域污 染日益加重,长江鲥鱼溯江而上,经鄱阳湖进入江西峡江产卵至幼鲥 鱼由湖入江,出江入海的整个过程中,要经历数不清的污染带,严重 的污染影响鲥鱼的正常繁殖和生长发育。如果说酷捕滥捞还有漏网之 鱼的话,那么污染则使鲥鱼在劫难逃。 其次,鲥鱼近亲繁殖,造成资源进一步衰退。由于鲥鱼数量日益 减少,80年代后期,进入峡江产卵场的鲥鱼有效群体数量随之减少。 小群体的繁殖不可避免地产生近亲交配,导致群体基因的萎缩,使后 代生长速度减慢,繁殖率和适应性降低,种群生存能力下降。 第三,管理经费紧缺,手段落后。沿江有关渔政管理机构体制始 终未理顺,由于实行收支两条线,长期缺少管理经费,渔政管理力量 薄弱,手段落后,管理困难。 第四,科研调查滞后,影响保护决策。近十年来,有关部门对赣 江鲥鱼产卵场进行了资源调查,对鄱阳湖区幼鲥鱼资源进行了监测, 基本掌握了鲥鱼资源的情况。但对长江鲥鱼幼体出湖入江洄游生长情 况、鲥鱼在海洋中的洄游生长情况缺少研究调查,使长江鲥鱼保护的 整个过程不够完整,影响了保护效果。 面对长江鲥鱼岌岌可危的处境,有关专家呼吁要采取有效措施保 护长江鲥鱼:组织科研单位开展鲥鱼人工繁殖研究,走人工放流增殖 恢复资源的道路。争取将长江鲥鱼列入国家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品种, 建立峡江鲥鱼保护区,以强化保护和管理。 !《人民日报》2003年09月11日就报道:"农业部渔业局的王希华先生举例说,长江中的珍贵鱼种———鲥鱼,过去的年平均产量为500吨,现在却已面临绝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20世纪在鄱阳湖上游的峡江上修了一座电站,切断了鲥鱼洄游的路线,使它们无法产卵繁衍。"时至2005年,"长江鲥鱼"已经完全绝迹,但是为什么现在餐馆里还有鲥鱼供应?我们听一听内行人士、西湘记老法师经理的揭密吧!著名餐馆西湘记经营的是湘沪名菜。 原来,鲥鱼是"洄游"鱼,平时在海中,入春由江河入海口上溯到江河中下游产卵,那里水缓流暖、食物丰富。鱼卵孵化成长再顺江而下,入海生长过冬,开春再洄游(入江鲥鱼如此鲜美就是因为1、它是河鲜、海鲜合为一体;2、向上洄游需超强体能营养积蓄;3、洄游期正是繁殖肥美之时--因此被国人叫"鲥"鱼!) 现在长江根本没鲥鱼了(没法繁殖,人家不来了!就算有,现在"长江刀鱼"都卖2000元/公斤,"长江鲥鱼"至少卖5000元/公斤,那还是"吃"的鱼吗!)但鲥鱼作为一鱼种,不只中国长江有。现在超市卖的、餐馆吃的,不是"长江鲥鱼",但也是鲥鱼,一是缅甸、泰国产的,那里热带,温度高,鱼生长快,肉质松,个头小,一般3斤以下,味较差,价钱便宜;二是美国进口的,产于北纬45度区,和长江流域相同;也是每年4-5月由深海洄游至淡水江河繁殖,个头大些,一般在3斤以上(和人一样,越往北方个头越大),味道和长江鲥鱼不分仲伯(可能更好些,因为老美环保好,江河水质也比长江好很多)。幸亏美国佬只会吃没啥骨头的鱼,中国美食家才有幸以适中的价格尝到不远万里从美国运来的和"长江鲥鱼"一样的美味!所以,以上告诉各位食家的是四个信息:1、吃"长江鲥鱼",永远也别想了!2、吃"鲥鱼",还是有的;3、现在吃鲥鱼,正是最好时节;4、要吃大的(一条3斤以上的)产于北纬45度流域的鲥鱼,不要贪便宜吃小的热带鲥鱼。
二、描写海上风浪很大的古诗有哪些?
比喻海让风浪很大的古诗:
《晚春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紫青莼菜卷荷香,玉雪芹芽拔薤长。
自撷溪毛充晚供,短篷风雨宿横塘。
湖莲旧荡藕新翻,小小荷钱没涨痕。
斟酌梅天风浪紧,更从外水种芦根。
胡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湔裙水满绿苹洲,上巳微寒懒出游。
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
新绿园林晓气凉,晨炊蚤出看移秧。
百花飘尽桑麻小,来路风来阿魏香。
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
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
污莱一棱水周围,岁岁蜗庐没半扉。
不看茭青难护岸,小舟撑取葑田归。
茅针香软渐包茸,蓬櫑甘酸半染红。
采采归来儿女笑,杖头高挂小筠笼。
海雨江风浪作堆,时新鱼菜逐春回。
荻芽抽笋河魨上,楝子开花石首来。
谷雨如丝复似尘,煮瓶浮蜡正尝新。
牡丹破萼樱桃熟,未许飞花减却春。
雨后山家起较迟,天窗晓色半熹微。
老翁欹枕听莺啭,童子开门放燕飞。
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
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
三、野花遍野,鸟语婉转,流连之间是苏轼写的那首诗?
如果是这三个短句连在一起出现在苏轼的诗里面的话,那就是没有这首诗。
分开的话还是有不少的,下面举两个例子 写花的诗 《惠崇春江晚景》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写鸟语婉转的诗 《书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天人几何同一沤,谪仙非谪乃其游,麾斥八极隘九州。化为两鸟鸣相酬,一鸣一止三千秋。开元有道为少留,縻之不可矧肯求。西望太白横峨岷,眼高四海空无人。大儿汾阳中令君,小儿天台坐忘真。生年不知高将军,手污吾足乃敢瞋。作诗一笑君应闻。四、不为吃穿发愁的古语?
、丰衣足食
拼音:fēng yī zú shí
释义: 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形容生活富裕。
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五:“堂头官人,丰衣足食,所住无不克。”
2、余钱剩米
拼音:yú qián shèng mǐ
秒义:有剩余的金钱与大米。形容生活富裕。
出处: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第一部分是有余钱剩米的,即用其体力或脑力劳动所得,除自给外,每年有余剩。"
3、不饥不寒
拼音:bù jī bù hán
释义: 不挨饿受冻。生活不愁温饱。
出处:《齐桓晋文之事》:“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衣帛食肉【 yì bó shí ròu】: 穿着精美的丝绸服装,吃的是肉食。形容生活富裕。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足衣足食
拼音:zú yī zú shí
释义:衣食丰足。 指生活富裕。
出处:《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我佛当日为救门徒六道轮回,犹如舟船,般运众生,达于彼岸。此时总得见佛,今世足衣足食。”
5、吃着不尽
拼音:chī zhuó bù jìn
释义:吃的穿的,享用不尽。比喻生活富裕。
出处: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十四:“王沂公曾青州发解,及南省程试,皆为首冠。中山刘子仪为翰林学士,戏语之曰:‘状元试三场,一生吃着不尽。’沂公正色答曰:‘曾平生之志,不在温饱。’”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