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蛤是淡水还是海水?

210 2024-03-14 16:56

一、沙蛤是淡水还是海水?

海水。

沙蛤别称海蚌、红蛋、西施舌。属瓣鳃纲、帘蛤目、蛤蜊科。贝壳近三角形,壳大脆薄。栖息于潮间带下区至水深20米的沙或沙泥底质水域海底。穴居生活,深度可达7—10厘米。

二、西施舌贝的学名?

西施舌,别名车蛤,土匙、沙蛤,为蛤蜊科动物,沙蛤有一种名叫“西施舌”的菜式,是一种叫“沙蛤”的海产壳类做成的。

这种非蚬非蚌的贝壳类,呈厚实的三角扇形,小小巧巧的,外壳是淡黄褐色的,顶端有点紫,打开外壳,就有一小截白肉吐出来。因那贝壳被打开时,吐出的白肉象是一条小舌头,不免令人联想多多,故名“西施舌”。

别名西施舌

中文学名漳港海蚌

拉丁学名Mactra antiquata

三、大贝类海鲜有哪些

大贝类海鲜有:牡蛎、贻贝、文蛤等。

1、牡蛎:牡蛎及其近缘动物的全体,是海产贝壳。

2,贻贝:贻贝壳呈楔形,前端尖细,后端宽广而圆。一般壳长6~8厘米,壳长小于壳高的2倍。壳薄。

3、文蛤:是属于双壳纲帘蛤目帘蛤科的贝类,是重要的食用贝类之一。

四、这个像花蛤的是什么海鲜?

西施舌,别名车蛤、土匙、沙蛤,为蛤蜊科动物。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海域浅滩,福建长乐漳港一带为其著名的产地,故又称之为“漳港海蚌”。个体较大,长度能达10公分以上,肉质脆嫩,味甘美,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名贵贝类。

五、吸在石头上的像虫子一样的海鲜?

第一名很多人经常吃的就是生蚝,生蚝又名海蛎子,他是世界上最大的养殖贝类,野生的也有,但是野生的一般都个头比较小,我们在我国的各个海岸线都有发现生蚝,它主要附着在一些石头上面,稀缺海洋中的一些微型藻类以及一些碎屑为食物。

生蚝

第二个就是蛏子,每当海水退潮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沙滩上有一个个小孔,有很多人往小孔里面撒一点点盐,然后蛏子就从沙子里面跑到外面来,因为它以为外面就是海水了,而且海水的盐度不同,环境不适合生存,所以逃跑。所以这个时候人们就可以很省力的抓到蛏子。

蛏子

第三个就是蛤蜊,很多在海边的人叫他小贝壳,蛤蜊的体型特别的小,主要是以水中的藻类为食,而且基本生活在浅海区,如果你喜欢赶海,有可能会发现大量的蛤蜊,而且不要蛤蜊哦,有可能他的贝壳里面有小珍珠,抓到了蛤蜊如果是开了壳了就表示已经死了。

蛤蜊

第四种就是花甲,我们在海鲜市场,可以看到非常多的花甲,他的个头比较小,大概也就3cm左右,一般生活在一些浅海地区,在广东、福建等沿海的沙滩上特别的多,特别是每年10、11月是它的繁殖季节,就更多了。一般做法就是爆炒和做汤。

花甲

第五种就是青口,有的地方叫做海虹,渔民帮它煮熟然后加工之后的干制品就是我们所说的淡菜,它生命力顽强,而且繁殖能力特别的快,在我国的山东、辽宁、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沿海基本上石头上那种黑色壳的基本上都是一些青口。

青口

第六种就是海蚌,它的外形长得和蛤蜊有点像,但是会大了很多。我们简单的理解就是生活在海里的蚌壳和河蚌还是有一点区别的,海蚌的寄生虫少而且味道更加的鲜美。不过体质比较虚弱的人,不建议吃贝类的海鲜。另外在煮海蚌时,不要放太多的盐和味精

海蚌

第七种就是扇贝,我们仔细看他的外形,确实像一个扇子一样,上面还有花纹,扇贝柱的干制品也叫作干贝。扇贝特别好养活,包括野生的也有很多,所以在我国的各个海域都有特别多的渔民每年都会养殖大量的扇贝,如果在煮的时候开不了口,表示它已经死了。

扇贝

第八种就是海瓜子,海瓜子的体型特别的小,因为外形长得和我们平时磕的瓜子一样,所以叫它海瓜子,在广东的汕头有很多渔民喜欢养殖海瓜子,一般在9-10月份就可以采购到大量的海瓜子,只要简单的水煮一下,就能和磕瓜子一样吃它的肉。

海瓜子

第九种就是鲍鱼了,浅海地区比较少,有也是体型比较小的,一般大型的都生活在深海区域。鲍鱼的价格不按斤卖,而是按个头算得,我们平时所说的三头鲍就是一斤鲍鱼有3个,六头鲍就是一斤鲍鱼有6个。鲍鱼的头数越少,价格就越高。

鲍鱼

第十种就是象拔蚌,象拔蚌可以长非常大,目前已知最大的象拔蚌,壳长20厘米,水管可达1.3米,而且重达3.6公斤。象拔蚌的原产地是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北太平洋沿海,在98年的时候引入中国。

象拔蚌

第十一种就是猫眼螺,它的外形很好看,是一个圆圆的螺壳,一般趴在沙滩上面,我们一般在赶海的时候会抓到不少的猫眼螺,它一般是把足趴在沙滩上面,然后慢慢地往泥沙里面伸,但是它没有打洞的才能,所以螺壳一般都露在泥沙外面,很容易捕获。

猫眼螺

第十二种就是花螺,花螺有些地方叫东风螺、南风螺或者叫海猪螺。花螺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因此赶海的时候白天很少碰见花螺,但是到了晚上带上头灯就能发现大量的花螺。广东这边现在已经有人工养殖的花螺,但是价格特别贵,已经100多一斤了。

花螺

第十三种就是泥螺,在浙江、宁波、辽宁的东港市能够生产泥螺,泥螺的个头小,壳也很脆,而且经常生活在一些浅海的沙滩上面,所以很多人去海边的时候经常会踩死很多泥螺,泥螺的生产速度很快,一般养殖半年左右就可以上市了。

泥螺

第十四种就是辣螺,辣螺和生蚝一样,一般都附着在石块上面,采摘是比较困难的。一般我们在广东、广西这边的海岸线下特别多的辣螺。都是等海水退潮之后,拿着一把钳子,然后把它们一个一个的从石头上面揪下来。辣螺一般都是水煮或者爆炒。

辣螺

第十五种就是香螺,香螺和猫眼螺的外形特别的像。但是肉是缩到贝壳里面的,而且螺壳更加的扁,栖息的水域比猫眼螺更加深一些,我们赶海时捡到的香螺,体内的泥沙会特别多,一般都是会放水里养殖个2-3天吐干泥沙才能吃。

六、贝类海鲜有哪些?

以下是比较常见的贝壳海鲜:

1、扇贝

扇贝又名海扇,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它的闭壳肌干制后即是“干贝”,被列入八珍之一。扇贝常见的吃法是蒜蓉粉丝蒸扇贝,当然烤扇贝味道也是很不错的。

2、海白

海白是一种海里蛤蜊的一个种类,因其贝壳为白色而称之为海白。

海白是初级海南吃货必点的贝类,样子好认,煮汤、烧烤、蒜末葱花炒都好吃。海白经常用来做海南粉类的配料,有了它就没味精、鸡精什么事了。

3、带子

带子北方称鲜贝,带子的肉质鲜美,只要喜欢吃海南海鲜,来海南的吃货不应该错过 。

4、沙包螺

沙包螺也是鸡腿螺, 鸡腿螺入口则更是清甜,螺肉很紧实,慢慢咀嚼,很韧,很有咬劲,能让人在嘴里充分地嚼出螺的鲜和香来,别具一格。沙包螺和海白外形很像,区别是沙包螺更大些。

5、毛蚶(hān)

毛蚶和血蛤味道差不多,只是它的外壳有毛,所以叫毛蚶。海南的毛蚶鲜美,便宜好吃,打边炉水开烫一下捞起,带着鲜红血丝吃下很嫩很嫩。

6、贻(yí)贝

鲜活贻贝是大众化的海鲜品,可以蒸、煮食之,也可剥壳后和其他青菜混炒,味均鲜美。

7、海瓜子

海瓜子捕获时,多含泥沙,须在淡盐水中浸养半日,待海瓜子泥沙吐尽,洗净备用。

七、海有生蚝还有什么?

海里的生蚝是一种非常美味的海鲜,除此之外,海洋中还有很多其他种类的海鲜,例如:

1. 贝类:如扇贝、蛤蜊、蚌类等,这些贝类海鲜口感鲜美,营养丰富。

2. 鱼类:如鲈鱼、鳕鱼、三文鱼等,这些鱼肉质鲜美,富含蛋白质和健康脂肪。

3. 虾蟹:如虾、蟹、龙虾等,这些海鲜口感鲜美,富含蛋白质和矿物质。

4. 头足类:如章鱼、乌贼、鱿鱼等,这些头足类海鲜口感鲜美,富含蛋白质和微量元素。

5. 海胆:如海胆、海参等,这些海鲜口感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6. 其他:如海螺、海蚌、海葵等,这些海鲜口感鲜美,富含蛋白质和矿物质。

总之,海洋中有很多种类的海鲜,每种海鲜都有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值得品尝。

八、贝壳是怎么繁殖贝壳的?

贝类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可分为卵生型、幼生型和交尾型等方式。

(1)卵生型

成熟的亲贝将精细胞或卵细胞排到体外,在水中受精发育。如褶牡蛎、近江牡蛎、长牡蛎、紫贻贝、翡翠贻贝等。

(2)幼生型

一部分贝类在繁殖时,把精细胞或卵细胞排至出水腔中,依靠排水孔附近的外套膜和鳄等的作用,使生殖细胞压入鳃腔中,并在此受精、发育,到能自由活动的幼体时才离开母体营独立生活,称幼生型。

(3)交尾型

交尾行为见于头足类和一部分腹足类。交尾时,雄体的交接突起伸入雌性的交接囊中,精子与经过输卵管的卵子受精。受精后雌贝产出的为受精卵,并大多有三级卵膜保护。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