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洄游鱼类有哪些?

172 2024-02-20 09:48

一、福建洄游鱼类有哪些?

洄游性鱼类有中华鲟、鲥鱼、七丝鲚、风鲚、刀鲚、香鱼、白肌银鱼、 尖头银鱼、日本鳗鲡、中华鳗鲡、短头鳗鲡、疏斑鳗鲡、乌耳鳗鲡、花鳗鲡、福州鳗鲡等。

二、鱼类有哪些?

1、鲈鱼

鲈鱼,又叫花鲈,有海水鲈鱼和淡水鲈鱼之分。海水鲈鱼的体型较大较粗,淡水鲈鱼的体型较小较扁。海鲜市场里的鲜活鲈鱼,以淡水鲈鱼居多,海水鲈鱼多以冰鲜或冷冻的方式售卖。从口感上对比,淡水鲈鱼的腥味较轻,肉质更细嫩,要比海水鲈鱼好吃。鲈鱼最经典的吃法莫过于清蒸了,蒸好的鲈鱼,清香鲜嫩,能充分凸显出鱼肉的原汁原味。

鲈鱼

2、鲫鱼

鲫鱼,属于鲤科、鲫属鱼类,适应能力较强,但是生长速度较缓慢,从鱼苗长到重量3两左右,差不多需要2、3年的时间,因此我们平时看到的野生鲫鱼,个头都比较小。海鲜市场里卖的个头比较大的鲫鱼,多为杂交鲫鱼,是用鲫鱼和鲤鱼杂交培育出来的品种。鲫鱼最经典的吃法,莫过于用来煮汤,如鲫鱼豆腐汤等。

鲫鱼

3、大黄花鱼

大黄花鱼,又叫黄花鱼、黄金龙,属于石首鱼科、黄鱼属鱼类,主要产自我国东海和南海海域。不过,野生的大黄花鱼目前已经非常少见,到了稀有的程度。市场里卖的大黄花鱼,一大部分都是养殖的,其中福建宁德沿海一带养殖的大黄花鱼,占了很大一个比重。大黄花鱼可以清蒸食用,也可以用来做鱼肉饺子馅。

大黄花鱼

4、小黄花鱼

小黄花鱼,主要产自我国渤海和黄海海域,它和大黄花鱼虽说只有一字之差,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鱼类,外观形状跟大黄花鱼十分相似,但是个头要小很多。小黄花鱼的价格要比大黄花鱼低一些,肉质也要更加细腻,适合的吃法非常多,常见的有油炸、红烧等等。

三、鱼类名称有哪些?

海洋鱼名称有带鱼、大黄鱼、鳓鱼、鲳鱼、鲐鱼、鲅鱼、大马哈鱼、鲚鱼、鲥鱼等。淡水鱼名称有茴鱼、狗鱼、江鳕、杜父鱼、刺鱼、雅罗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在寒带与亚寒带海区分布的主要经济鱼类有鲱、鳕、鲑、鲽和鲭等;在亚热带海区分布的主要是沙丁鱼、鯵和鲐;在热带、亚热带海区则分布金枪鱼等。中国的内陆水域不仅有丰富的鲤科鱼类,并且有团头鲂、著名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鲮等优良养殖鱼种。扩展资料:各种鱼类的营养价值鲫鱼:有益气健脾,利水消肿、清热解毒、通络下乳等功能。鲫鱼油有利于心血管功能,还可降低血液粘度,促进血液循环。鲤鱼:有健脾开胃、利尿消肿、止咳平喘、安胎通乳、清热解毒等功能。鲢鱼:有温中益气、暖胃、润肌肤等功能,是温中补气养生食品。墨鱼:有滋肝肾、补气血、清胃去热等功能。是妇女的保健食品目、通经、安胎、利产、止血、催乳等功能。

四、入侵鱼类有哪些?

入侵鱼类是指那些被人类有意或无意引入到新的环境后,在当地繁殖并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的水生生物。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入侵鱼类:

亚洲鲤鱼:亚洲鲤鱼原产于亚洲,后被引入美国,用于控制水中的藻类和有机物。然而,它们在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中大量繁殖,影响了当地鱼类的生存。

黑鱼:黑鱼原产于美国东部,后被引入到其他地区,用于钓鱼和食用。黑鱼适应性强,繁殖快,成为许多地区的优势种群,排挤了当地鱼类。

斑点叉尾鮰:斑点叉尾鮰原产于北美洲,被引入到欧洲、南非和亚洲等地。它们适应性强,食量大,能够在水域中迅速繁殖,成为当地的害虫。

罗非鱼:罗非鱼原产于非洲,后被引入到世界各地。它们适应性强,能够在各种水域中生存和繁殖,成为常见的入侵鱼类之一。

鳄雀鳝:鳄雀鳝原产于美洲,被引入到世界各地作为观赏鱼。然而,它们逃逸后成为当地的入侵鱼类,对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这些入侵鱼类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因地区而异,但它们通常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成为当地的害虫。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来控制它们的繁殖和扩散。

五、长江有哪些鱼类?

长江鱼类400多种,170多种为长江特有,占我国淡水鱼总数的48%,大大超过我国其他江河的淡水鱼种类数。 长江有四大家鱼,分别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还有鳜鱼、鲇鱼、鮰鱼、黄颡鱼。

六、鱼类有哪些鱼?

鲫鱼,鳊鱼,连鳙,草鱼,青鱼,计花鱼,等等。

七、鱼类有哪些特点?

鱼类的形状,体温,骨骼,皮肤都和别的动物有所不同,另外鱼类有其他动物没有的器官——鱼漂,鱼鳔的存在也是鱼类能在水中漂浮的原因。

1、形状 鱼的形状各种各样,有时相差大,但总的来说大多数鱼呈细长的流线形状,一般在水中速游的鱼身体细长,而慢游或在水底生活的鱼比较扁平。但也有的鱼的形状非常出奇,比如海马。最小的鱼不到1厘米左右,最大的鱼(鲸鲨)可以达18米。

2、体温。 鱼是冷血动物,一些金枪鱼及鲨鱼(特别是鼠鲨科的鲨鱼)体内的温度比周围环境的温度高,黑鲔鱼是唯一恒温的鱼。

3、骨骼 鱼的骨骼是由软骨(软骨鱼)或硬骨(硬骨鱼)构成的,在头骨的两边有四至七片鳃,其中最前面的一片演化成了下劾骨。鱼的脊椎骨是与头骨连在一起的,在胸部有肋骨与脊椎相连,在背部,尾部和腹部有从脊椎伸出的长的刺。

4、皮肤 鱼有两层皮肤,表层的皮肤内含有能够分泌粘液的腺,内层有许多连接组织,鳞和色素细胞也在这一层里。外层的粘液帮助鱼减轻其游泳时的阻力。软骨鱼没有粘液,但它们皮肤上细小的、牙齿般的突起有类似的作用。

5、鱼鳔 鱼鳔是鱼体内一个充气的囊状器官,主要用处不是呼吸,鱼靠鱼鳔来调节它们的比重,鱼借由鱼鳔可以不用运动就缓慢上升或下降,大部分硬骨鱼类皆有鱼鳔这个调节浮力的器官。

八、甲壳鱼类有哪些?

鲎是地球上有壳的鱼类,属于海生节肢动物,鲎形似蟹,身体呈青褐色或暗褐色,包被硬质甲壳,有四只眼睛,其中两只是复眼,头胸甲前端有0.5毫米的两只小眼睛,对紫外光最敏感,只用来感知亮度,头胸甲两侧有一对大复眼。虽然鲎可以背朝下拍动鳃片以推进身体游泳,但通常将身体弯成弓形,钻入泥中,然后用尾剑和最後一对步足推动身体前进。

九、哺乳鱼类有哪些?

1、鲸目

:鲸属于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包含了大约98种生活在海洋、河流中的胎生哺乳动物。鲸目是完全水栖的哺乳动物,有的主要靠回声定位寻食避敌。

2、白鳍豚

:白鳍豚是中国特产的一种小型 鲸,身体呈 纺锤形,全身皮肤裸露无毛,有恒定体温,总是在36℃左右 。每两年繁殖一次,每胎一仔,偶有双胞胎。母豚长有乳裂,哺乳时乳房从乳裂中伸出。幼豚会被母豚哺乳 8-20 月,活动时主要靠母豚带游。

3、江豚:通常栖于咸淡水交界的海域,也能在大小河川的下游地带等淡水中生活;长江江豚10月生产,每胎产1仔。

4、海豚

:海豚是一类水生哺乳动物,多为小型齿鲸,广泛生活于世界各大洋,在内海及江河入海口附近的 咸淡水 中也有分布,偶见于内陆河流。通常喜欢群居,捕食鱼虾、乌贼

等。

5、海豹:海豹的繁殖特点是产仔、哺乳、育儿必须到陆上或冰上来。海豹的发情期在12月,妊娠时间为9个月,幼崽出生在次年11月初,平均每次生产一只小海豹。

十、珊瑚鱼类有哪些?

南湖鱼类大部分都是以珊瑚作为祭车锁,或者从珊瑚上取得食物的,比如说比目鱼或者一些小型的鱼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