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脚立可以淡水养殖吗?

95 2024-11-16 20:06

一、黄脚立可以淡水养殖吗?

可以

黄脚立鱼可以淡水养殖。 黄脚立属于杂食性的底层鱼类,喜食肉类,可进入淡水区域生存,属于暖水性鱼。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栖于具有岩礁石的海底。

我们垂钓时可以抓住这些特点来选择钓点线组和钓法。 黄脚立为浅海暖水性底层鱼类。

幼鱼的适温范围较成鱼窄,生存温度9.5~35℃,生长最适水温为24~28℃

二、黄脚立野生和养殖黄脚区别?

黄脚立野生的颜色较深身体细长养殖的身体粗壮颜色暗淡

三、黄脚立和罗非鱼有什么区别?

1、外观区别:黄脚立的颜色是银红色的,比较鲜艳,它们的身体上可能还带有一些淡蓝色的斑点。但罗非鱼则不同,它们的颜色是比较暗淡的,颜色接近灰青色。

3、生活环境区别:黄脚立和罗非鱼的生活环境也有差异。黄脚立属于海鱼,它们生活在海洋之中。不过罗非鱼的适应性则比较好,它们能够生活在淡水之中,也能生活在盐度较高的海水之中。

四、黄脚立养殖经验?

黄脚立(原产地在非洲)是一种传统的水稻田天然捕鱼方法,最初是用于控制害虫和杂草。在黄脚立捕鱼的过程中,鱼类作为天然的杀虫剂和肥料被保护,可以增加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人们开始重视黄脚立的养殖和鱼类的食用。

以下是一些黄脚立养殖的经验:

1. 水质:黄脚立需要干净的水体,比较适合中性到碱性的淡水环境,如泥底小池塘和溪流。水深不宜过深,以便于垂钓。

2. 养殖场选择:要选择没有污染和源头水清澈的养殖场,保证鱼儿的健康和品质。

3. 饵料:黄脚立嗜食昆虫、小动物和植物,以稻草为饲料。适当的投喂糠团、面粉和蚯蚓可以增加鱼类的体重和健康。

4. 繁殖:一般在春夏季节进行,选择品种优良的母鱼和父鱼进行繁殖。种鱼宜选择身体健康、形态良好、体长较大的种鱼,并且要注意控制种鱼数量,以免影响养殖效果。

5. 养殖周期:黄脚立养殖一般的周期为10-12个月,需定期监测水体和鱼类健康状况,防止疾病爆发。

以上是黄脚立养殖的一些经验和注意事项,希望对您有帮助。

五、黄脚立可以家养吗?

黄脚立鱼可以家养。 黄脚立属于杂食性的底层鱼类,喜食肉类,可进入淡水区域生存,属于暖水性鱼。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栖于具有岩礁石的海底。我们垂钓时可以抓住这些特点来选择钓点线组和钓法。 黄脚立为浅海暖水性底层鱼类。幼鱼的适温范围较成鱼窄,生存温度9.5~35℃,生长最适水温为24~28℃。成鱼则可抵御2℃的低温和35℃的高温,生长最适水温为26~30℃。

六、黄脚立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黄鳍鲷又称黄脚立、立鱼等,属于鲈形目鲷科鱼类,在国内广泛分布于沿岸近海,是近年来我国华南沿海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黄鳍鲷的营养丰富,肉质鲜美,养殖经济价值高,所以在海水及咸淡水养殖业中,其为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黄鳍鲷为浅海暖水性底层鱼类,但是鱼苗前期的适温比成鱼较弱,鱼苗的生存温度为10℃~35℃,生长最适水温为24℃~28℃;成鱼则可以抵御2℃的低温和35℃的高温,生长最适水温为24℃~30℃,属广盐性鱼类;一般盐度鱼苗在0.3‰~4.3‰之间,成鱼则在淡海水中均可生存。广东、香港、福建、广西沿海地区居民最爱吃这条鱼,售价比黑立鱼高出2-3倍。

近几年恶劣的天气、污染严重的水源和高密度养殖,造成黄鳍鲷在养殖过程中发生各种病害。主要病害及防控措施如下:

1、由寄生虫引起的病害

寄生虫全年养殖都会有,但流行季节一般在11月份到昱年的4月份,最常见的是车轮虫、指环虫和小瓜虫,大量寄生于鳃部,造成鳃部感染细菌而腐烂。

主要原因:长期的阴雨、低温天气造成池塘底部溶解氧较低,再一个是光照弱,在这种情况下影响有益藻类和菌类繁殖,加上不及时补充水体中藻类所需的元素,长期不注重水质的变化,只注重消毒、杀虫,导致水体中的死藻沉到塘底,还有池塘底部的残饵、粪便等,塘底的有机质过多,嗜水气单胞菌、弧菌等有害菌类大量繁殖,引起池塘菌、藻相失调,从而造成泛塘。

防控措施

①拿样本去镜检,看鳃部和体表是否有寄生虫寄生,如果寄生有车轮虫、指环虫、小瓜虫的鱼,首先会出现暗游或者狂游的现象,此时建议先用降解灵+超C稳定鱼的狂躁不安,晚上用六控底健康+粒粒神增加底部溶解氧,营造一个良好的池塘环境,第二天用虫必克抑制虫害的寄生,可连用两次;经常用六控底健康+粒粒神+黑臭净改善池塘底的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②在养殖过程中水质要维持嫩爽,经常检测水质的指标是否正常,常用绿康露或百安威控制有害藻类和抑制病原菌的繁殖。

③如果经常使用氯制剂或碘制剂进行消毒的池塘,应及时用净水王或解毒超爽进行解毒,或者用降解灵+百草解百毒,消除水体中的各种毒素,及时用乳酸宝+六抗培藻膏+速补康或者特力钙维持水体的藻菌平衡。

④防重于治,即提高鱼的免疫力,才能有效的控制病虫,内服选用肝胆必康+金多维+酵素诱食宝,一组按100~160斤进行拌料投喂,一天1~2餐,连喂5~7天为一个疗程。

2、由细菌引起的烂身出血病害

一般是由于池塘的底部耗氧和有机物较多,造成池塘整体环境溶解氧低,在没有盐度和低温的情况下,导致各种致病细菌大量滋生,特别是霉菌(水霉),极易感染鱼体而引起烂身,造成严重的体表溃烂出血。发病的鱼体力较差,喜独游或伏在塘边,鳍条等发病部位产生粘液、充血,鳍条发红和散开,随着病情发展,患部溃烂,表皮脱落、出血,严重者肌肉外露,不摄食,多在水面晃游。

防控措施

①首先用黑臭净+粒粒神全塘干撒,清除池塘底部的耗氧因素,然后用绿康露+三必康控制有害细菌的滋生,促进伤口的愈合,连用两次;隔天后用降解灵+百草解百毒解水体的藻毒素和菌毒素。

②日常应做好水质和底质的养护,交替使用黑金神+乳酸宝+活菌王、六抗培藻膏+新活菌王+速补康。

③用三必康+肝胆必康+金多维+恩诺沙星拌料内服,减料不减药的原则,每天投拌一餐,连喂5~7天。

3、由高温天气引起的链球菌病害

主要发生在高温期间,初期体表一般无损伤,也无异常现象,观察眼球产生白内障,瞳孔放大,眼球晶体充血突出,随着病情发展,眼球开始脱落或溃烂。近年来有些养殖户经常使用强刺激性的消毒剂,不仅破坏了鱼体表粘液,还直接影响到鱼的肝、胆解排和消化吸收系统,而且消毒剂对此细菌没有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加上日常对底质管理不到位,各种有害菌大量滋生,同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链球菌大量繁殖,入侵鱼体内与鳗弧菌、爱得华氏细菌交叉感染,造成严重危害。

防控措施

①加高水位,日常开足增氧机,用黑臭净+六控底健康+粒粒神改善池塘底环境,不定期用百安威+绿康露作为水体消毒。

②使用新菌克+藻健康,1个月使用2~3次,可预防高温期间的细菌滋生。

③内服肝胆必康+复康+金多维,7天拌料投喂3~4次,并经常用酵素动力+酵素诱食宝进行投喂,不仅提高养殖对象的抗病能力,同时对水质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七、黄脚立鱼野生和养殖的区别?

区别:

(一)外观

1.鱼眼。眼睛凸出黑亮

2.鱼嘴。野生鱼需要在海里啄食,鱼嘴形状呈现较尖特点。而采用饲料养殖会一口吞饲料,那么较圆嘴型有利于鱼儿进食。

3.鱼鳍。胸鳍和腹鳍较黄,养殖鱼鳍显现粉红色。

4.鱼肚。鲜艳、鱼翅充红,野生黄翅鱼上岸对温度水质要求敏感一会鱼翅就会充红;养殖鱼下腹部为粉红色。

5.鱼身。野生鱼身较白、偏细长;养殖鱼身较黑,也较为较圆。

6.鱼背。鱼背部肉偏薄

7.鱼尾。野生黄翅鱼与养殖相比鱼身修长。这是因为生活于自然环境下,经受的潮水变化,海域的不同,鱼的活动能力也不一样,细长有助于游更快。养殖的黄翅鱼受养殖网箱限制,活动区域小,没怎么经受潮水冲击受阻小,所以偏窄和。

(二)价格

黄翅鱼的价格根据鱼的大小和重量而不同,比如野生黄翅,120-160g(大约2-3量重)在80块钱左右,4两以上200元/公斤以上,等级越高价则越高。

当然黄翅鱼价格会受季节和捕获数量的影响。而如果在海鲜市场看到价格在50块以下,那就基本上判断为养殖。以厦门市为例,厦门海鲜市场95%的黄翅来自于网箱养殖,另外一部分为流刺网、延绳钓、一支钓鱼。因为生产效率低,无法大批量供应市场,自然造就野生海鲜价格居高不下。野生黄鱼体色更黄、鱼嘴更红艳、鱼体更修长苗条、肚小,因为生存环境的关系,野生黄鱼的嘴巴、眼圈会显得大一些,鳞片粗大,肉质排列也相对比较紧密,吃起来“有嚼头”,口味鲜美。

八、黄脚立养殖与野生区别?

您好,黄脚立是一种水禽,其养殖和野生的主要区别如下:

1. 生长环境:养殖的黄脚立生长在人工塘或鱼塘中,而野生的黄脚立则生长在自然湖泊、河流等水域中。

2. 饲料来源:养殖的黄脚立饲料来源主要是人工饲料和水中的浮游生物等,而野生的黄脚立则主要以水中的小鱼、虾等为食。

3. 生长速度:养殖的黄脚立生长速度较快,通常在3个月左右就可以达到成年的体型,而野生的黄脚立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来生长。

4. 品质和口感:养殖的黄脚立在生长过程中受到人工饲料的影响,其肉质可能会比野生的黄脚立稍微差一些,在口感上也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养殖的黄脚立相对于野生的黄脚立来说,生长速度更快,品质可能略有差别,但由于受到人工饲料的控制,其生长环境、饲料来源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能够保证其生长的稳定和养殖的效益。

九、黄脚鱲可以养殖吗?

可以

黄脚鱲鱼可以淡水养殖。 

黄脚鱲属于杂食性的底层鱼类,喜食肉类,可进入淡水区域生存,属于暖水性鱼。

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栖于具有岩礁石的海底。

 黄脚鱲为浅海暖水性底层鱼类。幼鱼的适温范围较成鱼窄,生存温度9.5~35℃,生长最适水温为24~28℃

十、黄脚立和鲫鱼区别?

黄脚立为黄鳍鲷,学名sparuslatus,(潮汕俗称)胶辣鱼、又名黄脚立、赤翅。适应力强,生长快,为中国南方网箱养殖的重要对象。黄鳍鲷体长椭圆形,侧扁,背面狭窄,腹面钝圆。体高,头部尖。背鳍鳍棘部与鳍条相连。尾叉形。体色青灰带黄,体侧有若干条灰色纵走线,沿鳞片而行。背鳍、臀鳍的一小部分及尾鳍边缘灰黑色,腹鳍、臀鳍的大部及尾鳍下叶为黄色。该鱼广泛分布于日本、朝鲜、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红海及中国台湾、福建、广东沿海。在河口半咸水域亦有分布。

鲫鱼(学名:Carassius auratus,简称鲫,俗名鲫瓜子、月鲫仔、土鲫、细头、鲋鱼、寒鲋、喜头、鲫壳、河鲫。常见于欧亚地区,为常见淡水鱼,属于辐鳍鱼亚纲鲤形目鲤科鲫属。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