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工养殖海鱼多少种?
人工饲养的海水鱼有大黄鱼、海鲈鱼、鲆鱼、石斑鱼、鰤鱼、河鲀、梭鱼、鲻鱼、真鲷、黑鲷、美国红鱼、牙鲆、大菱鮃、舌鳎等。 其中:
大黄鱼是我国近海主要经济鱼类,养殖产区主要集中在福建、广东和浙江。
海鲈鱼在我国的主要产地是青岛、石岛、秦皇岛及舟山群岛等地。
鲆鱼养殖位居海水鱼类养殖的前列,在我国的产地主要集中在辽宁、山东和江苏等地。
鰤鱼在日本已有数十年的养殖历史,已成为日本海水网箱养鱼产量居第一位的重要养殖对象。
二、人工养殖海水鱼有哪几种?
人工饲养的海水鱼有大黄鱼、海鲈鱼、鲆鱼、石斑鱼、鰤鱼、河鲀、梭鱼、鲻鱼、真鲷、黑鲷、美国红鱼、牙鲆、大菱鮃、舌鳎等。 其中:
大黄鱼是我国近海主要经济鱼类,养殖产区主要集中在福建、广东和浙江。
海鲈鱼在我国的主要产地是青岛、石岛、秦皇岛及舟山群岛等地。
鲆鱼养殖位居海水鱼类养殖的前列,在我国的产地主要集中在辽宁、山东和江苏等地。
鰤鱼在日本已有数十年的养殖历史,已成为日本海水网箱养鱼产量居第一位的重要养殖对象。
三、海水养殖效益最好的项目?
而今,消费者对海水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相应地,海水产养殖业发展愈发迅猛,因此,不少人也对投资海水养殖跃跃欲试。那么,海水养殖什么最赚钱。
海水养殖效益好的项目有很多如下:
贝类:贻贝、扇贝、牡蛎、泥蚶、毛蚶、缢蛏、文蛤、杂色蛤仔和鲍鱼等。
藻类:海带、紫菜、裙带菜、石花菜、江蓠和麒麟菜等。
蟹类:有锯缘青蟹、三疣梭子蟹等。
鱼类:梭鱼、鲻鱼、尼罗罗非鱼、真鲷、黑鲷、石斑鱼、鲈鱼、大黄鱼、美国红鱼、牙鲆、河豚鱼等。
虾类:中国对虾、斑节对虾、长毛对虾、墨吉对虾、日本对虾和南美白对虾等。
四、黄花鱼能养殖么?
养成期间一般每天早、晚各投饵一次。同真鲷、妒鱼等相比,大黄鱼具有摄食缓慢且量少等特点。因此投饵要慢。高温期间生长最快。为保持商品鱼金黄色的天然体色。养殖后期需在网箱上加盖遮阴物控制光线。最佳生长水温22~26℃。盐度1.8%~2.5%,溶氧5毫升/升以上,pH8.0。 黄花鱼又名黄鱼。生于东海中,鱼头中有两颗坚硬的石头,叫鱼脑石,故又名石首鱼。鱼腹中的白色鱼鳔可作鱼胶,有止血之效,能防止出血性紫癜。 黄花鱼分为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和小黄鱼(Psendosciaena polyactis),分别为我国四大海洋业品种之一。大黄鱼也叫大先、金龙、黄瓜鱼、红瓜、黄金龙、桂花黄鱼、大王鱼、大黄鲞;小黄鱼也叫梅子、梅鱼、小王鱼、小先、小春鱼、小黄瓜鱼、厚鳞仔、花鱼。都隶属硬骨鱼纲,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 。 黄鱼曾是中国重要经济鱼之一,为中国特有的地方性种类,广泛分布于北起黄海南部,经东海、台湾海峡,南至南海雷州半岛以东。该鱼属暖温性集群泅游鱼类,常栖息于水深60米以内的近海中下层。大黄鱼生殖季节有春、秋两季,生殖期时,鱼群分批从外海越冬区向近海作生殖洄游。作为名贵经济鱼类,大黄鱼长期来深受消费者青睐。但因过度捕捞,资源破坏严重。
五、花鲷鱼养殖?
鲷鱼需要碱性水质 可以放些贝壳 珊瑚类增加水的硬度和碱度,
适宜温度:23-32℃
硬度:9-11dGH
Ph值:7.2-8.0
可以放置鲷罐供其躲藏 ,保持水质 ,属于比较容易饲养的鲷鱼类。
鲷鱼,真鲷,鲷科,真雕属又叫加吉鱼、班加吉、加真鲷、铜盆鱼。加吉鱼属于鱼纲,鲷(SeaBream)科。
体高侧扁,长五十厘米以上,体呈银红色,有淡蓝色的斑点,尾鳍后绿黑色,头大、口小,上下颌牙前部圆锥形,后部臼齿状,体被栉鳞,背鳍和臀鳍具硬棘。
中国沿海均产,但以辽宁大东沟,河北秦皇岛,山东烟台、龙口、青岛为主要产区。
六、平头鲷养殖技术?
鲷鱼需要碱性水质 可以放些贝壳 珊瑚类增加水的硬度和碱度,适宜温度:23-32℃ 硬度:9-11dGH Ph值:7.2-8.0 可以放置鲷罐供其躲藏 ,保持水质 ,属于比较容易饲养的鲷鱼类。鲷鱼,真鲷,鲷科,真雕属又叫加吉鱼、班加吉、加真鲷、铜盆鱼。加吉鱼属于鱼纲,鲷(SeaBream)科。体高侧扁,长五十厘米以上,体呈银红色,有淡蓝色的斑点,尾鳍后绿黑色,头大、口小,上下颌牙前部圆锥形,后部臼齿状,体被栉鳞,背鳍和臀鳍具硬棘。中国沿海均产,但以辽宁大东沟,河北秦皇岛,山东烟台、龙口、青岛为主要产区。
七、海洋动物怎么养?
养殖的基本方法:
鱼、虾、贝和棘皮动物等除了单纯捕捞形式外,养殖是获得成体的一条重要途径,这是一种谋求一定面积上高密度(集约)生产的方式(甚至包括人工投饵)。
2.1鱼、虾类
2.1.1港养鱼虾是大型鱼港中养殖鱼、虾的一种方法,面积在数百亩至数千亩。建在中潮区以上,利用潮汐排灌海水。水较浅,最深1~2m。因水面大,有风便起浪,气体条件好,成本低,管理方便,节省劳力。缺点是管理粗放,敌害生物不易彻底清除,对虾单位面积产量低。
2.1.2池养鱼虾它是在较高的潮区或潮上带挖掘的方形或长方形池塘,面积在数亩至近百亩,利用潮汐或水泵提水,水深可保持在1m左右。池塘设有进、排水闸,以便充分交换海水。由于水面较小,管理方便,饵料容易满足。因此,单位水体生产量较高。此法适于个体及国营厂养鱼、虾,尤其适于海滩较窄的地区开展鱼、虾养殖,是一种投资少、产量高的养殖方法。
2.1.3箱养鱼虾这种方法用于虹鳟、银鲑、真鲷、黑鲷、石斑鱼、非洲鲫鱼、对虾等的养殖。网箱由框架、浮子和网片组成。框架多系木、竹或铁制,浮子为油桶或泡沫塑料制成,网片采用金属、化学纤维网或塑料压制成的网做成。常用于网箱养鱼、虾的网箱有浮动式、固定式,可翻转式和沉下式,其外形分为方形、圆柱形和多角形。
2.1.4工厂化养鱼虾此法工业化程度高,需用劳力少,基本上可以控制环境因子的变化,可进行集约养殖,提高放养密度,缩短养殖周期,单位面积产量也高;但成本高、管理费用大,有些生产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受工业生产水平的限制,不能大规模推广,有的还受环境条件的限制,例如电厂余热利用的温流水养鱼,只能在电厂附近才能开展。当前,工厂化养鱼、虾多用于真鲷、黑鲷、鲫、罗非鱼、鳗、虹鳟、鲻鱼、对虾等的养殖。
2.1.5生态系养鱼虾这是在粗放的港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养殖方法。它是通过消除有害生物,促进饵料生物的繁殖,改善池塘水质,培植一个适于鱼、虾生存和生长的人工生态系统,依靠这个生态系统来保证鱼、虾生长的基本需要。另外,再适当地补充投饵,以充分发挥和提高池塘或水域的生产能力。
2.1.6网围养虾是在潮间带筑堤拦网,涨潮后,水淹过堤坝,只有拦网露出水面。退潮后,堤内可保留水深1m多。此法须放较大规格的虾苗,具有活水养殖特点,虾生长速度快,能充分利用潮间带中潮区。
2.2贝类
由于贝类种类不同、生活型不同,其养殖方法也不同,归纳有下列几种:
2.2.1投石养殖它是以石块、贝壳、石条或水泥制件作为采苗器进行采苗和养成。为增加采苗量,应尽力增加采苗器的阴面,采苗之后疏散密度,进行养成。因养成器排列形式不一,可分立石养殖、桥石养殖和满天星式的养殖。这种养殖方法是在潮间带中、下区进行的,是典型的潮间带养殖形式之一。此法可应用于多种牡蛎的养成上。
2.2.2插竹养殖用蛎竹进行采苗与养成。为了增加采苗效果,蛎竹密插、斜插在滩涂上,采苗之后,疏散养成。它是褶牡蛎的养成方式之一。
2.2.3栅式养殖又称简易垂下式养殖。在低潮线附近,干潮时水深2~4m、风浪较平静的海区,树立木桩、水泥柱或石柱等,上面纵横用竹、木或水泥柱架成棚,将成串的养成器悬挂于棚架上进行养成。
2.2.4筏式养殖它是人工设置浮筏在浅海里进行的养成法。由于养成器材和技术不同,筏式养成的方法也有很大差别。
①绳养此法用在贻贝养殖上,其养成器材用棕绳、塑料绳或胶带绳编制而成,采用包苗、缠绳、拼绳、间苗和夹苗的方法将贝苗分在绳索上,然后垂挂或平挂于浮筏上养殖。
②笼养此法用在扇贝、珍珠贝、鲍、牡蛎的养成上。它是利用聚乙烯网衣及铁丝圈或塑料圈制成的数层圆柱形网笼,网衣的网目大小以不漏掉贝类为原则。
③耳吊此法习见于扇贝的养成上,它是在扇贝的前耳处钻2mm左右的洞穴,利用尼龙线穿扇贝前耳,再悬于主干绳上垂养。
④筒养此法亦用于扇贝的养成上。它是用聚氯乙烯板卷成的筒状容器,将扇贝置入筒内,筒两端用网片(网目大小以不漏掉扇贝为原则)套扎,然后平挂于浮筏上养殖。
2.2.5埕田养殖是缢蛏、泥蚶、蛤仔和文蛤养殖的基本方法,是指不蓄水的平滩养殖。这种形式的养殖场地建造简便,水质交换条件好,适于大面积推广。在选定的面积上,插上竹竿或树枝做标记,根据地势将海滩分成若干块方形或长方形畦地,每块1至数亩。畦地中央隆起,两边略低。畦地之间挖浅沟,以便于排水和操作,并可防止贝类逃散。有的地区还在埕田周围用竹箔或网片围起,以防敌害生物进入场内。为防洪水和风浪破坏,尚需修建防洪坝和防浪坝。
2.2.6池塘养殖是利用建筑在内湾高、中潮区的一种半蓄水池塘,涨潮时潮水可以漫池,退潮后池内可以保存一定数量的海水进行养殖。优点:可利用畦田养殖不能利用的高潮区,充分利用海滩,扩大养殖面积;贝类在高潮区生活,能受到更好的保护,成活率高;池内经常蓄水,贝类摄食时间长,生长较快;在气温较冷的北方可以进行越冬,减少或避免贝类死亡。缺点:建池花费劳力较多,大面积养殖成本高;退潮后池内是死水,不适宜高密度养殖。我国浙江省泥蚶蓄水养殖(蚶塘养殖)即属此种类型。
在海洋动物的养殖中,为了改良生态环境、充分利用水域和生产条件、提高产量,常常采用鱼和虾混养、虾(鱼)和贝混养、贝和参混养、贝和藻套养及贝和藻轮养等技术措施,以增加水域的生产性能,提高经济效益。
八、黄鱼养殖全过程?
大黄鱼养殖
1
科学培育苗种
黄花鱼属暖温性集群泅游鱼类,随着水温下降,部分鱼群游向60米等深线暖水处越冬。大黄鱼春、秋两季繁殖,生殖期时,鱼群分批从外海越冬区向近海作生殖洄游。产卵后幼鱼在近海长大,分散索饵。
中国沿海大黄鱼产卵场约10个,产卵场一般位于河口附近岛屿、内湾近岸低盐水域内的浅水区,水色混浊,透明度大都在1米以内,底质为软泥或泥质沙海区。东海、黄海区水深一般不超过20米,南海区不超过30米。
大黄鱼一生能多次重复产卵,春汛产卵场水温上升到15℃~17℃时开始集群产卵,生殖期中一般排卵2~3次,怀卵量与个体大小成正比,10~275万粒不等,一般为20~50万粒。卵浮性,球形,卵径1.19~1.55毫米,卵膜光滑,有一无色油球,直径为0.35~0.46毫米。受精卵在水温18℃时约经50小时孵出仔鱼。
各地方群年龄组成不同其个体寿命、性成熟年龄也不相同:东海北部、中部群个体寿命最长,最高龄鱼为29龄,但开始性成熟年龄较迟,少数为2龄,一般为3~4龄。粤西群大黄鱼寿命最短,最高龄鱼仅为9龄,但性成熟年龄最早,少数个体1龄开始性成熟,大部分个体为2~3龄。闽、粤东群大黄鱼处于二者之间,最高龄鱼为17龄,大量性成熟个体为2~3龄。
2
苗种放养技巧
放养鱼种规格要求整齐一致,计划当年达到400克以上商品规格的,放养的鱼种规格每尾要在100克左右;当年可达商品成鱼规格的,一般选择60~90克鱼种,有条件的话,放养100克以上鱼种更好。放养密度应控制在每亩400~700尾。放养时间以4月中、下旬以后为宜。鱼种放养前先圈养在池塘中的围网内暂养2~3星期,然后再放养。
幼鱼主食桡足类、糠虾、磷虾等浮游动物,成鱼主要摄食各种小型鱼类及甲壳动物(虾、蟹、虾蛄类),生殖盛期摄食强度显著降低,生殖结束后摄食强度增加。
养成阶段饵料一般以冰冻上层鱼为主,并辅以粉状配合饵料。上层鱼用刀切成适口的鱼肉块,加工方便,不易散失,或把鱼绞成肉糜,拌成粘性强的团状饵料,用手挤压成大小不同的块状物来投喂。鱼肉糜可混入部分粉状配合饵料或其他饵料,也可添加必要的维生素及药物。
养成期间一般每天早、晚各投饵一次。同真鲷、鲈鱼等相比,大黄鱼具有摄食缓慢且量少等特点,因此投饵要慢。高温期间生长最快,为保持商品鱼金黄色的天然体色,养殖后期需在网箱上加盖遮阴物控制光线。最佳生长水温22℃~26℃,盐度1.8%~2.5%,溶氧量为每升5毫升以上,酸碱值为8。
3
日常管理方法
池塘要求进排水便利,最好每天可换水;池塘面积以15~30亩为宜,池深2~3米。池水比重在1.01~1.025之间,透明度在0.5米以上,水温在8℃~28℃,溶氧要求在每升5毫升以上,酸碱值要求在8~8.5之间。鱼种放养之前要先晒塘1个月,再进水10~15厘米,全池泼洒生石灰每亩150公斤,以改善底质并在鱼种放养前进排水一次。
每天都要换水,水质好时,每天1次,反之2次。高温季节,晚上换水最好,换水量依水质情况而定。大暴雨后池塘表层比重下降明显,换水时应把表层淡水先排出,待海区潮位较高时再进水。每10天左右泼洒生石灰水,以改善水质。
要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尤其是在高温季节又逢小潮水换水困难时,要特别注意做好晚上与凌晨的巡塘工作。认真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如有浮头不下沉的,要进水(或抽水)增氧。若发现病鱼、死鱼,或无特殊原因而摄食量明显下降的,要及时检查,并采取相应措施。
池塘养成期间,一般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小潮汛换水困难时可投一次。若水质不好又无法进水时,也可以暂停投喂1~2天。其投喂量相应比网箱养成的要偏少些。池塘大黄鱼投喂应固定地点,并且最好固定在靠排水口处,以便把残饵排出池外,投喂速度要慢一些,时间要长一些。若未见鱼群上浮抢食,或下水中摄食时发出的叫声,就不宜再投。
4
疫病防控措施
贝尼登虫病。9~11月为流行季节,在秋苗培育阶段,常与刺激隐核虫、锚首虫混合感染,加重病情,若不及时治疗,可在短时期内造成大批量死亡。病原是贝尼登虫,是一类单殖吸虫,虫体椭圆扁平,白色,长6~7毫米,肉眼可见。虫体寄生在鱼体的嘴、眼、体表、鳍等部位,呈白色透明状,大小如芝麻粒,也有人称之为“白芝麻病”、“白蚁病”。
虫体数量多时呈白斑状,该虫附着在鱼皮肤上或鳞片下,摄取鱼体上皮细胞血球,造成鱼体创伤,病鱼体表黏液分泌过多,焦躁不安,不断狂游或摩擦网壁,以致鳞片脱落,引起感染。病鱼食欲减退,最后消瘦衰竭而死。死鱼体表破烂不堪、黏液增多、鳞片脱落,眼受损,鳍条残缺不全,鳃暗红,鱼体消瘦。把病鱼放在淡水中浸泡几分钟可见到虫体脱落。
最有效方法是用淡水浸浴病鱼20~40分钟,分3次进行,每次浸浴10分钟左右;用150~200国际单位福尔马林药浴20~30分钟;按鱼体重3%~5%投喂红霉素药饵,连喂5天;用每升30毫克土霉素浸泡10分钟左右,一周后重复一次。
瓣体虫病。该病流行于4~6月份,水温25℃以上时为发病高峰期,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寄生虫疾病,主要危害刚培育出的全长20~50毫米小鱼苗。病原为石斑瓣体虫,其身体中部略靠一边有一个卵圆型大核,前部及背部前缘有丛生纤毛,虫体能够借助纤毛摆动在水中迅速游动。
瓣体虫寄生在鱼体表、鳍条、鳃丝上,使鱼体黏液分泌增多,鳃部贫血呈灰白色,鳃丝浮肿,粘有许多泥样污物,体表也有不规则白斑。病鱼食欲减退,摄食大为减少,离群慢游,体色变浅,呼吸困难,很快因体质衰弱而大量死亡。此病发病快,病程短,感染率和死亡率高,若不及时治疗,可造成大批量死亡,日死亡率可达10%以上。
可用200~250国际单位福尔马林海水溶液浸洗20分钟,浸洗时密度控制在每升25~35尾并充气增氧;以呋喃唑酮用淡水配成每升20毫克浓度,将病鱼浸洗3~5分钟;以硫酸铜用海水配成每升2毫克浓度浸浴病鱼10~20分钟;浸洗后在饵料中添加20%~30%抗菌素(如四环素、红霉素等)投喂5天至痊愈。
九、加吉鱼的养殖方法?
真鲷在我国北方地区又叫做“加吉鱼”。有人说,真鲷的肉嫩似豆腐,味鲜胜仔鸡;还有人说,真鲷的鱼头尤为鲜美,素有“加吉鱼头鲜又美,好吃还有鲅鱼尾”的说法,因此市场需求量很大。目前,真鲷的人工繁殖和海上网箱养殖技术已经成熟,现在为大家介绍真鲷养殖技术。
真鲷养殖技术
一、真鲷的人工繁殖、育苗技术
真鲷从2龄(0.5公斤)到15龄(10公斤)之间,雌雄两性均能成熟,可供产卵受精之用,但以5-7龄,平均体重4公斤左右为最适生育阶段。每尾雌鱼可怀卵100多万粒,每年3月以后,水温上升,亲鱼结群由深海向浅海作产卵洄游。
一是用拖网捕捉,一般一小时左右即起网一次,把入网的亲鱼暂养在活水舱内,不能久拖,以免亲鱼受伤或致死;
二是用延绳钓捕捉,但易伤害亲鱼,必须暂养起来。在海上捕到亲鱼因由深水转向浅水,水压变小,鱼膘由小变大,使活鱼腹部膨胀,失去平衡,侧卧水中,时间长了,就可能窒息死亡。
解决的方法:一是捕或钓到亲鱼后缓缓提出水面,使其有个适应过程;
二是用12号医用注射针,左手握鱼,右手拿针,插入肛门以上2.5厘米的鱼膘腹部位置,与体长方向成45度再入针,使鱼膘顺利放气,恢复原状,但注意不能刺伤内脏。
选择体表无伤残,2-7龄,鳞片鳍条完整的健康亲鱼,放入土池、水泥池或网箱内精养。饲养池呈方形或长方形,每口40-50平方米,池高1.5米,水深1.2米,排灌方便。每立方米水体放养1公斤左右雌雄亲鱼各一尾,密度不能太大,以免使体弱的亲鱼吃不饱食物而影响生长发育。每天按体重7%-10%比例投放新鲜低价鱼虾或螺肉,不能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以免污染水质,引起真鲷罹病死亡。
经过一个多月精心培育,水温上升到23℃以上,雌鱼腹部膨大,肛门、生殖孔、尿孔三孔分开,雄鱼体表和肛门附近出现婚姻色,在胸鳍基部附近出现黑斑,用手轻压雌雄鱼腹部,有卵子或精子流出,这都证明两性亲鱼比较成熟,可以用作产卵和授精。
产卵一般都在19-21时为盛期,也有中午或午夜前后产卵的,规律不很明显。在产卵之前,雌雄亲鱼先在池内集体游动,游速逐渐加快,雄鱼突然尾追雌鱼,雌鱼也随即停留水面,于是雄鱼猛挤压雌鱼腹部,使雌鱼开始排卵,雄鱼同时排精,精卵在水中结合。真鲷卵为浮性卵,可用80目的筛绢做成直径为50厘米园锥形的手操网,反复把浮在水中的受精卵捞入孵化缸或孵化池孵化,沉底的是未受精卵,应清除不要。真鲷生殖力很强,1.5公斤一尾雌鱼可产卵200-300万粒,最多可产400万粒。
孵化方法:首先把受精卵放入玻璃纤维制成的孵化缸或水泥池内,一般每立方米水体可放3-5万粒卵,密度不能过大,以免缺氧死亡;也不能过疏,造成水体浪费,加大成本。受精卵入缸(池)后还要用气石充气,使受精卵微微转动,每天上午8时,下午2时各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4即可,在水温21℃-24℃需26个小时即孵出鱼仔,如水温下降到20℃以下,则需要31个小时。在鱼仔孵出第4天后,其消化道便打通,卵黄囊也吸收完毕,并开始觅食,这时将仔鱼移到培育池中培育。
培育池一般每口为20-25平方米,池深1.5米,水深1米,便于操作。培育池水温应保持在20℃以上,PH值7-8.6,盐度为20‰-30‰,每升水溶氧保持在5-8毫克为好。每立方水可放养仔鱼1.5-2万尾,在一个月以内用静水培育为主,一个月以后用气石充气,每4-5立方水用一个气石。
投喂饲料在孵化后3-7天以双壳类幼体,8-15天为轮虫为主,25-35天用卤虫无节幼体,35-40天以后体长达3-4厘米左右,可用鱼糜或细颗粒饲料投喂,各阶段日投放量为其体重80%-100%,以满足其生长的需要。全程培育成活率约为30%左右,成活率不高主要在12到17天食性转换阶段,因摄食不足,水质恶化,营养不良以及罹病死亡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必须备足各阶段的食物,科学投喂,以提高成活率。
二、真鲷海上网箱养殖技术
1、海区的选择与网箱结构
开展真鲷海水网箱养殖,先要选择避风条件好的海湾,流速适中,温度变幅较小,年升降在10℃-29℃之间,最适水温在20℃-25℃占8个月以上,海水盐度为16‰-33‰,PH值7-8.6之间,远离码头,无船艇出入,安全稳定,水质清新,水的透明度在80-100厘米,周边无工厂、村庄的生活废水流入养殖区,已往无发生过赤潮袭击,底层以沙质硬底为佳,在低潮线时水深仍保持在5米以上,这些都是必须具备的条件。
网箱以长方形或正方形为好,每个面积10-30平方米,深度为2-3米,便于设计和方便装配。制作材料:
一是框架,一般多用毛竹或杂木板为原料,就地取材,节约成本,同时既可当浮子,又能支撑箱体,但毛竹用1-2年要破裂,因此部分材料应用塑料管、钢管相结合。框架用铁丝和螺丝捆成比箱体面积稍大,有单箱框架和5个、7个箱为一组的框架(俗称竹排),应按长宽尺寸要求进行设计;
二是浮子,一般用泡沫塑料浮子及浮桶,浮力大,抗腐蚀性强,不易损坏;三是沉子,可用陶瓷沉子,每个重200-250克,表面光滑,不会磨损网衣或绳索,也可用钢管支撑,使箱衣呈正方形或长方形;四是网衣,一般使用聚乙稀、聚丙稀等化纤材料制造的网片,裁剪制成各种规格的网箱,力求具有材料来源广,滤水性好,强度高、价格便宜等优点。网目按鱼体大小而定,要求不逃鱼又滤水为原则,为此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一般分四级轮养对网目标准提出要求:
第一级鱼体重达25-100克初放阶段,网目为1-1.8厘米;二级在100-280克之间,网目为2-2.6厘米之间;三级在280-450克之间,网目为2.6-3.5厘米之间;四级以450克以上养殖商品鱼阶段,网目以4厘米以上。五是附件,主要是铁锚、锚缆、照明、安全用品等,也应及时备足。网箱排列有3个箱为一组成“品”字形,有5个箱一组,排成梅花形,箱与箱之间适当错开,以利于水体交换,促进鱼类健康生长。
2、放养和管理
幼苗经过二、三个月精心培育,体长4厘米以上,即可放入网箱内养殖,其放养密度可按四级进行,一级每立方米(下同)放养500-700尾;二级400-500尾;三级300-400尾;四级200-300尾,这种轮养方法好处很多,主要使鱼体大小逐步分开,一方面防止大鱼吃小鱼的弊端,提高其成活和生长速度;另一方面使各种规格鱼能生活在网目较宽的箱体内,扩大水体流量,增加溶氧,增强真鲷食欲,加速生长,提高对鱼病的免疫力,因此轮养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关键之一。
在换箱时要严格掌握操作方法,主要是先把新箱一边网衣折叠在旧箱网衣上,然后拉紧提高旧箱另一边网衣,使箱内的真鲷徐徐游进新箱内,要及时防止密集擦伤和逃鱼等事故发生。
真鲷放养初期,因不适应环境而围绕网箱游动跳跃,不思摄食,但经过一、二天后逐步适应,且鱼群逐步集中,于是在箱内设个长1.5米宽1米塑料饲料台,把颗粒饲料投入台上,每天投饲量视其食欲强弱和食量大小逐步增加。第一天按体重先投2%左右,连投2-3天后按体重3%-4%左右投喂,进行驯食,一周左右真鲷吃食正常,于是按鱼体重、水温高低,有规律的进行投放,如鱼体重10-30克,水温20℃左右,则日投铒量按体重50%投放,鱼体重100-200克,水温24℃左右,日投量为20%-30%,鱼体重300-400克,水温26℃,日投量为13%-15%,鱼体重600克以上,水温28℃左右,则日投量为8%-10%。
在投饲时先发出响声,形成条件反射,于是多数真鲷群集在饲料台内或附近水面,先迅速投喂40%的饲料,目的是让一部分体质健壮抢食能力强的鱼吃饱,再将60%饲料缓缓投下,使一部分体质较差的鱼也能吃好;若遇到风浪较大,海水混浊,看不到真鲷摄食时,则应少量多次投放;若遇到真鲷不游到食台内争食,则应考虑少投或间息投放,日均投饲次数也随着鱼体长大而由3-4次增加10多次,做到少量多次八成饱又不浪费饲料,以免污染水质,使养一公斤鱼的投饲量控制在5.6-6公斤左右。
在真鲷养殖期间,还要认真加强管理,
一是切实做好四级轮养,及时把大小鱼分开疏放,以免造成大鱼吃小鱼的现象,提高成活率和经济效益;
二是每天早晚进行巡箱,检查水质变化,做好记录,观看有无病鱼、死鱼和残饵沉积情况;检查框架、鱼排、网底、绳索、锚链以及其他配套设施是否牢固;
三是定期用刷子或水枪冲洗网底上附生藻类杂物,使海水对流畅通,提高溶氧量;四是每天收听气象预报,遇有台风,及时检查网底、框架、锚缆、锚位是否稳固,加强抗风能力,如遇有不可抗拒的强台风,则把网箱拖移到避风的海区,以减少或避免损失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