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鱼和章鱼有什么区别?

58 2024-03-06 21:50

一、乌鱼和章鱼有什么区别?

乌鱼(mullet)属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条鳍亚纲、鲻形目,又名黑鱼、生鱼、鳢鱼、鲻鱼、才鱼等。

乌鱼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凶猛鱼类,其身体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头扁、口大、牙细小,小眼睛位于头的前上半部,距吻端颇近,背部灰绿色,腹部灰白色,体侧有不规则黑色斑块。

章鱼(octopus)旧时有人称之为“望潮”,通常又被称为八脚鱼、八带鱼,但它不属鱼类,而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八腕目、章鱼科。章鱼身体较短、呈卵圆形,多栖息在浅海沙砾或软泥以及岩礁处,食双壳类和甲壳类。

它是一种聪明的动物,拥有无脊椎动物中最复杂、最高级的神经系统。章鱼有八条带强力吸盘的触腕,会用触腕搬运海底石块搭建“章鱼之家”,具有惊人的迅速变色能力,能喷墨液掩护自己逃跑,可以舍弃一、两个具有再生功能的触腕来逃脱抓捕而保命。章鱼对待子女非常慈爱,繁殖季节里,雌章鱼会寸步不离地守护并经常用触腕翻动、抚摸它下的卵,并会喷水挨个冲洗。小章鱼孵化出来后,雌章鱼会守在身边进行保护,常因忙于生育而变得十分憔悴。

二、乌三支什么鱼?

           鲻鱼,鲻形目,鲻科。又名:乌支、九棍、葵龙、田鱼、乌头、乌鲻、脂鱼、白眼、丁鱼、黑耳鲻。体延长,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一般体长 20~40厘米,体重500~1500克。全身被圆鳞,眼大、眼睑发达。牙细小成绒毛状,生于上下颌的边缘。背鳍两个,臀鳍有8根鳍条,尾鳍深叉形。体、背、头部呈青灰色,腹部白色。

生活习性

鲻鱼为广盐性鱼类,生命力较强,从盐度为38‰到咸淡水直至纯淡水都能正常生活。适温范围为3℃~35℃,至死低温为0℃,较适暖水水域。

鲻鱼为杂食性,以食硅藻和有机碎屑为主,也食小鱼小虾和水生软体动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也喜食动植物性颗粒饲料,如合成饲料、麦麸、花生饼、豆饼等,故食物来源广,物化成本低。

鲻鱼是洄游性鱼类,喜欢生活于浅海、内湾或河口水域,一般4龄鱼体重2公斤~3公斤以上性腺便成熟,游向外海浅滩或岛屿周围产卵繁殖。鱼苗的发生季节为1月份~4月份,此时最适于捕捞收集鱼苗暂养,经过一个时期的培育和驯化、淡化后,可在水库、鱼塘和半咸水池塘和其他海淡水水面放养。

三、乌鱼子养殖是淡水还是海水?

淡水养殖。

乌鱼是淡水鱼的一种,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亚洲的江河、湖泊、池沼中。乌鱼又称乌鳢、斑鳢、黑鱼、斑鱼、生鱼,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和抗病力强、苗种来源广、繁殖快特点,具有较高的养殖价值。

乌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与药用价值,其分布极为广泛,我国除西部高原外,其余各地均有分布。

乌鱼是生活在静水水体或水流缓慢水体中的一种凶猛肉食性鱼类,一般隐蔽在水草丛中或水质易浑浊的泥底水体中。

乌鱼的食性在不同生长阶段差别显著,体长3厘米以下的鱼苗以枝角类、桡足类和摇蚊幼虫为食,体长3~8厘米时以水生昆虫的幼虫等为食,鱼种到成鱼阶段,主要以泥鳅、鲫鱼等为食。

四、鲻鱼几月份产籽?

鲻鱼每年的3至4月份产籽。

鲻鱼体较长,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体长为体高的4.1一4.8倍,为头长的3.8一4.1倍。头中等大小,两侧略隆起,背视宽扁,吻宽短。眼中大,圆形,位于头的前半部。前后脂眼睑发达,伸达瞳孔。鼻孔每侧2个,位于眼前上方,前利,中央有一突起。两颌具绒毛状齿,单行排列。舌较大,圆形,位于口腔后部,不游离。鳃孔宽大,鳃耙细长,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前鳃盖骨及鳃盖骨边缘无棘。

五、鲚鱼广东人叫什么?

梭鱼即广府人叫的鲚鱼或黄鲚,相比鲻鱼较尖细,背黄,眼红,体内白肉较多,故游泳能力较鲻鱼弱,力气小,只能洄游至近海河口繁殖,又因此梭鱼肉质较鲻鱼嫩滑。最肥美的时节乃初春,有所谓开棱梭的称谓。开棱梭即春暖冰开后被捕获的第一批梭鱼。每逢冬季梭鱼便潜入深海越冬,处于休眠期的梭鱼极少进食,腹内胆汁、杂物少,春风送暖,冰凌开化,万物复苏,农历惊蛰前后梭鱼集群游入海口附近的河道内觅食,此时被捕捞到的开凌梭鱼鲜美,食之即不用刮鳞也不必剖肚,只须清水文火慢慢炖煮,其汤汁乳白、肉质鲜嫩、味美诱人、营养上乘。

六、潮头鱼怎么来的?

潮头鱼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鱼类,它们通常栖息在潮汐带的岩石或珊瑚礁附近。潮头鱼的繁殖过程是通过产卵和受精来完成的。

雌性潮头鱼会在适宜的季节选择一个安全的地方产卵,通常是在岩石的缝隙或珊瑚的洞穴中。

雄性潮头鱼会在附近守卫和保护产卵地点,以防止其他鱼类的干扰。一旦卵受精,它们会孵化成为幼鱼,并在海洋中自由游动。

幼鱼会依靠自己的能力寻找食物和保护自己,逐渐成长为成年潮头鱼。

整个过程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和适当的食物供应,以确保潮头鱼的繁衍和生存。

七、鲻鱼多大?

鲻鱼俗名乌头鲻、鲚鱼等。它体延长,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体长15-40厘米,一般体重150-250克,大者500-1500克。它是温热带中上层优质经济鱼类,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有的地方已进行人工养殖,人工繁殖鱼苗亦已成功。  

鲻鱼为广盐性鱼类,生命力较强,从盐度为38‰至咸淡水直至纯淡水都能正常生活。适温范围为3-35℃,较适暖水水域。鲻鱼为杂食性,以食硅藻和有机碎屑为主,也食小鱼小虾和水生软体动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也喜食动植物颗粒饵料,故食物物来源广,物化成本低。  

鲻鱼是洄游性鱼类,喜欢生活于浅海、内湾河口水域,一般4龄鱼体重2-3公斤达性腺成熟,游向外海浅滩或岛屿周围产卵。鱼苗汛期为1-4月,引时最适于大捕捞收集鱼苗暂养。经过一个时期的培育和驯化、淡化后,可在鱼塘、半咸水池塘和其他海淡水域放养。

八、梭鱼习性和什么鱼像?

鲻鱼

一、习性

近海的鱼类,喜栖息于江河口以及海湾内,亦进入于淡水。性活泼,喜欢跳跃,在逆流中常常成群溯游,吃水底泥土中有机物。体型较大,中国产于南海与东海及黄海、渤海。喜栖息于咸淡水交界处,进入河口及港湾内,为港养鱼类之一。梭子鱼群主要栖息于河口及港湾内,有沿江河进入淡水觅食的习性,且具有明显的趋光性及趋流性。

梭子鱼对盐的适应范围为0-38‰, 在海水、咸淡水及内河淡水湖泊中均能生存。梭子鱼能在水温3-35℃的水域中正常栖息觅食,最适宜的水温范围为12-25℃,水温低于-0.7℃时,出现死亡。

二、食性

梭子鱼的食性很广,属于以植物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以刮食沉积在底泥表面的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为主,也食一些丝状藻类、概足类、多毛类、软体类和小型虾类等。在人工养殖条件中也喜摄食如米糠和豆饼粉、花生饼粉、干水蚤及人工配合饵料等。在生长周期中,体长20-40厘米的梭鱼摄食强度大。在生殖期之前,摄食强度较大,食道和胃部总是充满食物。在生殖期和产卵徊游期,则很少摄食和不摄食。

从季节上看,以春来夏初和秋季为摄食的旺盛季节,到了冬天,因水温降低,鱼进入越冬期,此时鱼摄食极少或停止摄食。

扩展资料

繁殖方式:

棱梭个体较小,一般体长200毫米左右,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沿海,中国仅产于南海和东海。梭鱼、鲻鱼体形较大,一般200-500毫米,大者600-800毫米。梭鱼为黄渤海主要港养鱼种,鲻鱼为东海和南海主要港养鱼种。梭鱼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鲻鱼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梭鱼、鲻鱼在中国南、东、黄、渤四大海域均有产出。

梭鱼的繁殖季节各地有异,渤海湾为4月底到6月初,浙江为4月初至5月初。性成熟年龄雄鱼为2~3龄,雌鱼为3~4龄。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食,成鱼以硅藻和小型生物为食。人工饲养时可投喂米糠、豆饼及酒糟等饲料。每年定期结群到港湾河口处产卵。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