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点病和白点病的区别
白点病和白点病的区别
白点病和白点病确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它们之间也存在一些联系。白点病是一种常见的鱼类疾病,主要是由于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而白点病的区别则是指,白点病在不同鱼类身上的病状有所不同。
白点病
白点病是水族箱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被称为寄生虫病,通常由一种名为白点绦虫的寄生虫引起。这种寄生虫会在鱼的皮肤上产生小白点。一旦感染白点病,鱼类往往表现出快速呼吸、摇摆、不稳定游动等症状。
白点病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通过新鱼引入水族箱。此外,不恰当的水质管理、过度拥挤的环境和损伤的皮肤等因素也可能导致鱼患上白点病。这种病害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对整个鱼群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治疗白点病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以使用一些市售的药物来杀死寄生虫。然而,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非常小心,因为有些药物可能对鱼产生负面影响。
- 温度升高:将水族箱的温度提高到一定的水平也可以有效治疗白点病。对于白点绦虫而言,较高的温度会破坏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白点病的区别
白点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不同鱼类感染该疾病时的病状上。不同种类的鱼类对于白点病的耐受性是不一样的,因此它们患上白点病后的表现也有所不同。
在罗汉鱼和孔雀鱼等热带鱼中,白点病往往表现为皮肤上出现小白点,并且伴随着摇摆、快速呼吸等症状。这些热带鱼通常是水族箱中的明星,所以当其患病时,及时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而一些受欢迎的观赏鱼,如金鱼,对于白点病的感染相对耐受。当金鱼感染白点病时,往往表现为体色暗淡、食欲不振等症状。这些病状对于一些非常了解金鱼的饲养者来说是相对容易辨认的,因此可以及时应对。
另外,海水鱼和淡水鱼也在白点病的表现上有所不同。在海水鱼中,白点病往往表现为腹部突出、鱼体变形等症状。而在淡水鱼中,白点病的症状则可能更加明显,常见的包括快速摆动鳍和剧烈身体颤抖。
总之,白点病和白点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种鱼类寄生虫疾病,后者则是不同鱼类感染该病时的病状差异。无论是哪种情况,及时治疗和预防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保障鱼类的健康和水族箱的良好环境。
二、白点病与白点病的区别
白点病与白点病的区别
白点病是一种常见的水产动物疾病,尤其在鱼类中较为流行。它由白点虫寄生在鱼体上引起,会对鱼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然而,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白点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点病则是由一种寄生虫引起的。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两种疾病的不同之处。
白点病
白点病,也称为水霉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其特点是在鱼体上形成小白点。白点病常见于淡水鱼,尤其是鲤鱼和金鱼。此病的症状包括鱼体上出现白色小点、呼吸急促、食欲减退、游动不安等。白点病在鱼体上的寄生虫在温度较高的水中,比如28-30摄氏度,会发育成成虫,随后产生大量孢子。这些孢子通过水中传播,并寻找新的宿主。一旦白点病寄生在鱼体上,其寄生虫便会破坏鱼的表皮细胞,导致鱼体受损,易感染细菌和其他病原体。
白点病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例如对甲硫氨酮、驱虫剂和药浴进行应用。同时,对水体进行加温也是控制白点病的方法之一。此外,通过提高鱼类的免疫力和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也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白点病的发生。
白点病的区别
白点病与白点病虽然在名称上很相似,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首先,白点病是一种寄生虫引起的疾病,而白点病则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这意味着白点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水质、水温、饮食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点病则是由白点虫等寄生虫引起的。其次,两者的症状也有所不同。白点病的特征是鱼体表面出现白色小点,而白点病的症状则更多样化,包括鱼体发红、肌肉坏死、鱼鳍腐烂等。
此外,白点病和白点病的传播方式不同。白点病的寄生虫通过游泳在水中传播,并寻找新的宿主。而白点病的发生则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饲养密度、水质污染以及饮食不均衡等。最后,白点病的治疗方法也有所区别。对于白点病,我们可以使用药物治疗或提高鱼类的免疫力来控制。而对于白点病,我们则需要通过改善环境条件、恢复鱼类的健康状态来预防和控制。
如何预防白点病和白点病
无论是白点病还是白点病,预防措施都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预防这两种疾病的有效方法:
- 水质管理:定期检查水质,并保持适宜的水温和pH值,以确保鱼类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
- 饮食平衡:提供适宜的饲料和营养素,以增强鱼类的免疫力,并降低感染疾病的风险。
- 合理饲养密度:控制鱼类的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以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 隔离新鱼:在将新鱼引入已有鱼群之前,应将其隔离一段时间,并进行观察,以确保其健康状况良好。
- 定期检查鱼类:定期检查鱼类的健康状况,包括体表是否有异常、行为是否异常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总的来说,白点病和白点病虽然在名称和症状上有些相似,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了解这些区别和预防措施对于保持鱼类的健康至关重要。通过合理的养殖管理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降低白点病和白点病的发生率,使我们的鱼类保持健康和活力。
三、什么牙鲆?
牙鲆,硬骨鱼纲,鲆科 。牙鲆在我国俗称牙片、偏口、比目鱼、平目、左口、圆眨、酒瓶、偏口鱼、比目鱼、牙鳎、高眼、鲆等 ,亦称“左口鱼”。是名贵的海产鱼类,又是重要的海水增养殖鱼类之一。它的个体硕大、肉质细嫩鲜美,是做生鱼片的上等材料,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市场十分广阔,经济价值很高。牙鲆在我国的渔业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但是近20-30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造成自然资源大幅度下降,出现了供需矛盾,促使人们走向养殖道路。近年广东、福建及山东等地养殖商品鱼价格达80元/斤,在养殖鱼类中仅次于真鲷与石斑鱼,是较有前途的养殖品种。
四、斗鱼白点病?
以下是关于斗鱼白点病的一些信息:
病因:斗鱼白点病由一种名为白点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的寄生虫引起。这种寄生虫会在鱼体表面形成小白点,导致鱼类出现不适和疾病症状。
症状:感染斗鱼白点病的鱼类会出现以下症状:
鱼体表面出现小白点,类似盐粒大小。
鱼类不断摩擦身体,试图摆脱寄生虫。
食欲减退,活动力下降。
呼吸急促,鳃呈红色或发炎。
预防和治疗:
维持良好的水质: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定期更换水并过滤水质。
隔离患病鱼:将感染白点病的鱼类隔离,以防止病菌传播给其他鱼类。
药物治疗:可以使用一些抗寄生虫的药物来治疗白点病,如甲硝唑、马拉硝唑等。请咨询兽医或宠物店工作人员获取合适的药物和使用方法。
请注意,斗鱼白点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严重感染可能会对鱼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及早发现并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非常重要。如果您的斗鱼出现了上述症状,建议尽快咨询兽医或专业的水族店工作人员寻求帮助。
五、鹦鹉鱼白点病?
关于鹦鹉鱼白点病的治疗办法
物理治疗:将水温提高到30度,利用瓜虫不耐高温的方法,使产生在鱼体表面的孢子迅速成熟,加快生长速度,从鱼体表面脱落。
很高兴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六、白点病初期表现?
通常面积比较小,而且呈现出白色的边缘,大小不一,也是没有规则的图案,在边缘的外侧有可能会比较模糊,也是一种正在发展的迹象,但是不会出现瘙痒的状况,尤其在太阳光照射之后,皮肤会变得更加红,在早期需要尽快的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就有可能导致白癜风扩散的比较厉害,到时候治疗起来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七、鱼得了白点病?
观赏鱼 观赏鱼的白点病是比较常见的鱼病,所谓白点病其实就是寄生虫,想要消灭观赏鱼身上的白点病应该了解如何用药是非常重要的,盲目的用药不仅治疗不好观赏鱼的白点病,有可能还会造成更严重的鱼病。 一、冷静 看清楚那是否真的白点,再冷静地判断相应的对策。有很多养鱼新手一见到鱼的背鳍或尾鳍有一点白色的物体,或甚至发现鱼有蹭缸的情况出现,就断定那是白点病,以为世界末日来临,又捞鱼又加温 又下药,结果得不偿失。其实鱼鳍上有白点物体,很多时都只是因为“ 打架”或“ 撞击石头及缸壁”所致,而擦身等情况会在鱼鳞因先前受损,或在痊愈时发生,胡乱地加温下药,后果也不用多说。所以先要冷静地作出观察一段时间,在肯定那是白点病后,方才因应环境而作出适当的治疗部署。要知道白点病本身并不可怕,充其量只可以用“ 烦”来形容,真正可怕的是那些只顾心惊而又不懂得去处理的人;现实里导致死鱼的罪魁祸首,往往并不是白点虫,而是人。 二、隔离 轻微病患的鱼留在大缸中治疗,严重病患的鱼捞起放落医疗缸分开治疗。理论上,白点病是适宜整缸处理的。因为就算缸中只有一两条鱼出现白点,有可能小瓜虫在缸中已经经过了一次或以上的生命周期,捞走有白点的鱼不代表水中、草上没有小瓜虫的孢子或缸底上没有它的成虫正在分裂当中,所以最有效和最彻底的方法还是整缸处理。其实,除非在别无他选的情况下,个人一直不主张每次将所有病鱼捞走放在医疗缸治疗。因为病鱼本身巳十分虚弱,就算在医疗缸中水质相似、水温也相同,但始终都会有所差别,而且在一个新的环境之下,或多或少都会使病鱼受惊,令其更加虚弱,进一步减低其抵抗力,治疗上往往会因而更为困难,转缸过程若处理得不好的话甚至会令病鱼比小瓜虫还要先行一步。不过若当中遇有严重病患的鱼,在这种迫不得意的情况下,捞起它们分开治疗还是有需要的,因为这样可避免大缸中轻微病患的鱼受到再进一步的感染,直接令大缸中的病情可以更容易地受到控制。 如果本身已有医疗缸一直在运作着的朋友们,隔离的程序会比较简单,做足对温对水就可以了。 三、加温 慢慢地或分段地将水温调高至28℃或以上,但不要超过30℃。调高水温的目的,就是要加快小瓜虫在鱼体身上的生长速度,催化它们成熟然后脱离鱼体;另一方面,此举也有助缩短水中那些小瓜虫孢子的寿命。不过,有很多养鱼新手一直有个误解,听别人讲话加温,就以为水温越高就等同越好,有些甚至会将水温调高到32℃或以上,殊不知道此举只会令病患中的鱼更容易死亡!其实当水温24℃至26℃时,整个小瓜虫的生命周期只会得约48小时,即2天。过份地加温,只会令病鱼的新陈代谢过快,直接使其更加虚弱,病情严重的鱼会往往因负荷不了以致死亡。再者,过份地高温也会对缸中的水草构成一定的压力,轻则叶黄草溶,重则枯萎,而且还未计对缸中其他生物如虾、螺等的影响。所以切勿盲目地加温,以为此举“ 只有百害,而无一利”。另外在加温的同时,大家还要注意水中的溶氧量。要知道当水温越高,水溶氧量就会越低,但生物耗氧量却会增加,而且当鱼因病虚弱时,对氧气的要求会比平常多。因此大缸中最好在关灯后打氧,而医疗缸中则要24小时打氧。 四、落盐 大缸中用不高于0.3%浓度的盐水进行为期约3至5日的药浴,医疗缸中用不高于0.5%浓度的盐水进行约1至2星期的药浴,两者所需的实则时间均要视进展而定。再严重的话,病鱼可以先以1.5%的浓度去进行药浴,时间以半小时为极限,视乎病鱼的大小和体质而定,完成后再放入医疗缸治疗。何为0.3%的浓度?计算的方法很简单,浓度0.1%就是以100g的盐加入100L水当中。举个例子,个缸150L水,要达到0.3%浓度的话 就要放450g的盐,如此类推。至于下什么盐,细盐和粗盐,分别不大,只要不是含碘盐。另外由于现在不是煲汤,放盐时千万不要将盐直接放入缸中,要先要用温水将其完全溶解,才慢慢地、均匀地倒入缸中。假若一个不留神,放多了盐量,令鱼出现沉底无神或大口大口呼吸等症状时,也不需要惊慌,换水就已经可以解决问题。用盐的好处,除了效果显著之外,最大的优点是它十分可靠,并不会对已建立的硝化系统产生任何不良的影响,而且浓度若不超过0.5%的话,对水草本身也影响有限。 五、换水 大缸中隔日换水四分之一,医疗缸则隔日换三分之一,直至疗程完成,而每次换水均要保持盐份的浓度。 其实水并不需要太密地换。换水的目的是要:一)减低水中所含小瓜虫活孢子的数量,二)将死去的小瓜虫成虫或孢子带走而令水质在治疗的过程中得到改善。要明白就算如日常管理中的换水,都会对缸中的生物构成一定程度的压力,更何况是正在生病中的鱼。换水太密或太多只会令病鱼更虚弱,更难快速痊愈。另外换入的水要保持适当的盐浓度,例如大缸中换走50L水,新换入的50L水就要在先前加入150g的盐以维持0.3%的浓度,当然不要忘记加定水剂(除氯和除重金属),而且可能的话,要尽量避免温差的出现,在冬天时最好先为新水加温,等新水达到和大缸一样的温度时,才好加入缸。当完成整个疗程后,即是白点病被完全治愈后,也无需要将大缸内的水一下子全部换走,只需先换三分之一,然后再照平常一样,每星期换三分之一水便可。 六、等 耐性是最好的战友。如同对付任何鱼病一样,治疗白点病最重要的是切忌“心急”,正所谓欲速则不达,往往都贪快,又高温又加重药,不要说是病鱼,健健康康的鱼都会死。 那么何时才叫作战胜利呢?要等到再无发现鱼身上有白点的那一天开始计,其间继续疗程,如果在跟着的3日内都没有白点再出现,那就可以开香槟庆祝了;若果不幸地发觉白点再现,也千万不要泄气,可能小瓜虫太强,到时只需再维持疗程一段时间,直致可以开香槟的情况出现为止。另外一个很常出现的误解是,鱼病时要停止喂食。其实这是毫无必要的,因为鱼病时同人生病时一样,虽然未必有胃口,但也需要营养才能增强体质,再而增加抵抗力去应付小瓜虫的攻击。所以千万不要停止喂食,但在喂食的份量上需要减半或以上,避免病鱼因无胃口,令食物过剩而导致水质迅速恶化,或因病时吃得太饱而引发其他如消化不良等病发症。 观赏鱼的鱼病是需要我们细心观察才是可以发现的,如果发现的不及时很可能会耽误治疗甚至导致死亡,所以平时对观赏鱼的观察必不可少,也是健康的一个保证。
八、白点病与白点病区别
白点病与白点病区别
白点病和白点病是水族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两种疾病,但它们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深入了解白点病和白点病的区别,对于保护水族养殖的健康和稳定至关重要。
白点病:原因、症状和治疗
白点病,也称为点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常见水生动物疾病。该病的病原体是白点虫,寄生于鱼体表面,尤其是鳃盖和皮肤上,形成粘液囊。白点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由于受感染的鱼与其他鱼直接接触或通过池水传播。
如果鱼受到白点病的感染,常见的症状包括鳃盖和身体表面出现小白色点状病灶,不断摇头和摆尾,食欲减退,甚至死亡。白点病病程较短,但对于感染的鱼群来说,会造成严重损失。
治疗白点病的关键是早期发现和控制感染。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浴、药物添加剂、加热和提高水质。奈曲胺、马浙维菌、硝砜酸膏等药物都被广泛应用于白点病的治疗。同时,保持水质清洁,及时清理鱼缸杂物,是预防白点病蔓延的重要措施。
白点病区别于白点病
白点病和白点病虽然都是水生动物疾病,但它们在病原体、传播途径、症状和治疗方法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1. 病原体不同
白点病是由寄生于鱼体表面的白点虫引起的,寄生在鱼体的外部。而白点病是由寄生于鱼的鳃组织内的虫类感染引起的。因此,白点病在鳃膜和鳃片上形成白色点状病灶。
2. 传播途径不同
白点病主要通过鱼与鱼之间的直接接触或通过水体中的寄生虫卵传播。而白点病主要通过鳃片或鱼的排泄物传播,水体中的虫卵会进入鳃腔,引起感染。
3. 症状不同
白点病的典型症状是鱼体表面出现小白色点状病灶,伴有鱼儿的摆尾、摇头以及食欲不振。而白点病的症状主要在鳃部:鳃片出现白色点状病变,鳃呈现红色或深红色,鳃腔积液,影响鱼的呼吸。
4. 治疗方法不同
针对白点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浴、药物添加剂、加热和改善水质。而针对白点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浴、药物添加剂、加热、改善水质,并加强饲养管理、增加戊肛蛔虫鞭毛虫-生物活性浓度,清洁池塘底泥等。
结论
白点病和白点病是水族养殖中常见的两种疾病,虽然名称相近,但它们在病原体、传播途径、症状和治疗方法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了解白点病和白点病的区别,可以帮助养殖者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两种疾病。合理管理水质,加强饲养管理,注意观察鱼的行为和症状变化,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都是预防和控制白点病和白点病的关键。
无论是白点病还是白点病,都会对水族养殖造成一定的影响。只有通过加强防疫工作和改善饲养管理,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这两种疾病的发生和蔓延,确保水产养殖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九、神仙鱼的白点病?
白点病 白点病是一种最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病,多发于秋末春初水温较低的季节鲤科和慈鲷科的热带鱼较易感染。白点病也叫小瓜虫病,小瓜虫虫体(l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呈球形,全身披有纤毛,直径约0.8mm,为肉眼可见的小白点。在水温18-23℃的情况下,小瓜虫常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部,吸食鱼体组织的营养,并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因此在鱼体表形成一个个白色脓泡,遍布鱼全身。热带鱼患此病时,表现在鱼鳍上先出现白点,鱼儿显得精神呆滞、漂浮于水面,很少活动。或者常在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严重时,导致鱼体周身密布白点、停止摄食、肌体消瘦、呼吸困难直至死亡,病程一般约为5~10天。因小瓜虫不耐高温,一般25℃以上就会停止发育,当水温升至28~30℃时,就会自然死亡。因此对患白点病的热带鱼来说,治疗并不太麻烦。只须将水温维持在28~30℃左右,一星期以后,鱼体表的胞囊就会全部脱落。如果此时在辅以药物治疗,效果会更好。用药物治疗时,可在鱼缸中用0.1ppm的硝酸亚汞作药浴处理。对病重的鱼,可用2ppm的硝酸亚汞或0.5ppm孔雀石绿溶液侵洗病鱼2-3小时。当病鱼症状消失后,要及时更换新水,以免时间太长引致鱼的汞中毒。预防此病只须注意保持25℃以上的水温,引进新鱼时先将新鱼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盐水浸泡消毒后才放入鱼缸,一般就能杜绝白点病的发生。 白点病的症状:在患病初期,病鱼会用身体摩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讨厌的病原体。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可见许多小白点。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 白点病的发生环境:有明显的季节性,水温上下波动小瓜虫繁殖,15—23℃的水温最适于小瓜虫繁殖。 白点病的治疗方法:无论使用什么药物首先要提高水温到30度。可利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方法,促使产生在鱼体表面的孢子快速成熟,加速其生长速度,使他们从鱼体表面脱落。治疗药物:1。也可用5%盐水浸泡数天;2。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3。用百万分之零点零五(0.05ppm)的孔雀石绿和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甲醛溶液混合处理,疗效较好;4。或用28~30℃的百万分之二(2ppm)的盐酸奎宁药液浸泡3~5天;5。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硝酸亚汞药液浸泡30分钟;6。或用百万分之五十至七十(50~70ppm)浓度的红汞溶液浸泡5~15分钟,每天2次 治疗待白点消失后,仍要用药一段时间使未附着鱼体的小瓜虫死亡 注:硝酸亚汞、孔雀石绿,是剧毒产品,会对人体产生巨大伤害,极易至癌。故不推荐使用,在其他病害的治疗上也应避免使用 注:孔雀石绿在化学上称为碱性绿,分子式为:C23H26N2,分子量为:346.4,在工业上可用作绿色染料。但鱼病治疗方面也应用很多(尤其渔场),可用于多种鱼体外寄生虫和病原体(包括:霉菌、细菌、皮肤与鳃部的吸虫感染等等),临床治疗已被证实有效的病症包括:白点病、水霉病、丝霉病、皮肤黏液病等等。 注:红汞是一种外用药,浸泡也是一种外用的方法,主要是掌握浓度和时间。在初期只是身体很少的部分,可以擦拭,但如果后期,全体皆是,那么稀释之后擦与浸泡是一样的。擦拭只是局部,大可不必稀释,因为擦拭是将鱼先捞出,这样的鱼脱水时间不应该很长,稀释擦之后马上放入水中,药效大失,疗效不大。所以,局部是可以擦拭的,但不应该稀释,如果是全身,那么应该浸泡。因为全身擦拭,鱼鳃是很难擦到的,操作也很难,操作不慎还会对鱼鳃造成外伤。 个人经验:放点黄粉,水温提高到30度。很好治疗的。就没见过那么好治疗的
十、白点病怎么治?
观赏鱼的白点病是比较常见的鱼病,所谓白点病其实就是寄生虫,想要消灭观赏鱼身上的白点病应该了解如何用药是非常重要的,盲目的用药不仅治疗不好观赏鱼的白点病,有可能还会造成更严重的鱼病。 看清楚那是否真的白点,再冷静地判断相应的对策。有很多养鱼新手一见到鱼的背鳍或尾鳍有一点白色的物体,或甚至发现鱼有蹭缸的情况出现,就断定那是白点病,以为世界末日来临,又捞鱼又加温 又下药,结果得不偿失。其实鱼鳍上有白点物体,很多时都只是因为“ 打架”或“ 撞击石头及缸壁”所致,而擦身等情况会在鱼鳞因先前受损,或在痊愈时发生,胡乱地加温下药,后果也不用多说。所以先要冷静地作出观察一段时间,在肯定那是白点病后,方才因应环境而作出适当的治疗部署。要知道白点病本身并不可怕,充其量只可以用“ 烦”来形容,真正可怕的是那些只顾心惊而又不懂得去处理的人;现实里导致死鱼的罪魁祸首,往往并不是白点虫,而是人。 轻微病患的鱼留在大缸中治疗,严重病患的鱼捞起放落医疗缸分开治疗。理论上,白点病是适宜整缸处理的。因为就算缸中只有一两条鱼出现白点,有可能小瓜虫在缸中已经经过了一次或以上的生命周期,捞走有白点的鱼不代表水中、草上没有小瓜虫的孢子或缸底上没有它的成虫正在分裂当中,所以最有效和最彻底的方法还是整缸处理。其实,除非在别无他选的情况下,个人一直不主张每次将所有病鱼捞走放在医疗缸治疗。因为病鱼本身巳十分虚弱,就算在医疗缸中水质相似、水温也相同,但始终都会有所差别,而且在一个新的环境之下,或多或少都会使病鱼受惊,令其更加虚弱,进一步减低其抵抗力,治疗上往往会因而更为困难,转缸过程若处理得不好的话甚至会令病鱼比小瓜虫还要先行一步。不过若当中遇有严重病患的鱼,在这种迫不得意的情况下,捞起它们分开治疗还是有需要的,因为这样可避免大缸中轻微病患的鱼受到再进一步的感染,直接令大缸中的病情可以更容易地受到控制。 如果本身已有医疗缸一直在运作着的朋友们,隔离的程序会比较简单,做足对温对水就可以了。 慢慢地或分段地将水温调高至28℃或以上,但不要超过30℃。调高水温的目的,就是要加快小瓜虫在鱼体身上的生长速度,催化它们成熟然后脱离鱼体;另一方面,此举也有助缩短水中那些小瓜虫孢子的寿命。不过,有很多养鱼新手一直有个误解,听别人讲话加温,就以为水温越高就等同越好,有些甚至会将水温调高到32℃或以上,殊不知道此举只会令病患中的鱼更容易死亡!其实当水温24℃至26℃时,整个小瓜虫的生命周期只会得约48小时,即2天。过份地加温,只会令病鱼的新陈代谢过快,直接使其更加虚弱,病情严重的鱼会往往因负荷不了以致死亡。再者,过份地高温也会对缸中的水草构成一定的压力,轻则叶黄草溶,重则枯萎,而且还未计对缸中其他生物如虾、螺等的影响。所以切勿盲目地加温,以为此举“ 只有百害,而无一利”。另外在加温的同时,大家还要注意水中的溶氧量。要知道当水温越高,水溶氧量就会越低,但生物耗氧量却会增加,而且当鱼因病虚弱时,对氧气的要求会比平常多。因此大缸中最好在关灯后打氧,而医疗缸中则要24小时打氧。 大缸中用不高于0.3%浓度的盐水进行为期约3至5日的药浴,医疗缸中用不高于0.5%浓度的盐水进行约1至2星期的药浴,两者所需的实则时间均要视进展而定。再严重的话,病鱼可以先以1.5%的浓度去进行药浴,时间以半小时为极限,视乎病鱼的大小和体质而定,完成后再放入医疗缸治疗。何为0.3%的浓度?计算的方法很简单,浓度0.1%就是以100g的盐加入100L水当中。举个例子,个缸150L水,要达到0.3%浓度的话 就要放450g的盐,如此类推。至于下什么盐,细盐和粗盐,分别不大,只要不是含碘盐。另外由于现在不是煲汤,放盐时千万不要将盐直接放入缸中,要先要用温水将其完全溶解,才慢慢地、均匀地倒入缸中。假若一个不留神,放多了盐量,令鱼出现沉底无神或大口大口呼吸等症状时,也不需要惊慌,换水就已经可以解决问题。用盐的好处,除了效果显著之外,最大的优点是它十分可靠,并不会对已建立的硝化系统产生任何不良的影响,而且浓度若不超过0.5%的话,对水草本身也影响有限。 大缸中隔日换水四分之一,医疗缸则隔日换三分之一,直至疗程完成,而每次换水均要保持盐份的浓度。 其实水并不需要太密地换。换水的目的是要:一)减低水中所含小瓜虫活孢子的数量,二)将死去的小瓜虫成虫或孢子带走而令水质在治疗的过程中得到改善。要明白就算如日常管理中的换水,都会对缸中的生物构成一定程度的压力,更何况是正在生病中的鱼。换水太密或太多只会令病鱼更虚弱,更难快速痊愈。另外换入的水要保持适当的盐浓度,例如大缸中换走50L水,新换入的50L水就要在先前加入150g的盐以维持0.3%的浓度,当然不要忘记加定水剂(除氯和除重金属),而且可能的话,要尽量避免温差的出现,在冬天时最好先为新水加温,等新水达到和大缸一样的温度时,才好加入缸。当完成整个疗程后,即是白点病被完全治愈后,也无需要将大缸内的水一下子全部换走,只需先换三分之一,然后再照平常一样,每星期换三分之一水便可。 耐性是最好的战友。如同对付任何鱼病一样,治疗白点病最重要的是切忌“心急”,正所谓欲速则不达,往往都贪快,又高温又加重药,不要说是病鱼,健健康康的鱼都会死。 那么何时才叫作战胜利呢?要等到再无发现鱼身上有白点的那一天开始计,其间继续疗程,如果在跟着的3日内都没有白点再出现,那就可以开香槟庆祝了;若果不幸地发觉白点再现,也千万不要泄气,可能小瓜虫太强,到时只需再维持疗程一段时间,直致可以开香槟的情况出现为止。另外一个很常出现的误解是,鱼病时要停止喂食。其实这是毫无必要的,因为鱼病时同人生病时一样,虽然未必有胃口,但也需要营养才能增强体质,再而增加抵抗力去应付小瓜虫的攻击。所以千万不要停止喂食,但在喂食的份量上需要减半或以上,避免病鱼因无胃口,令食物过剩而导致水质迅速恶化,或因病时吃得太饱而引发其他如消化不良等病发症。 观赏鱼的鱼病是需要我们细心观察才是可以发现的,如果发现的不及时很可能会耽误治疗甚至导致死亡,所以平时对观赏鱼的观察必不可少,也是健康的一个保证。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